[实用新型]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71796.3 | 申请日: | 2014-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9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燕;项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监测 动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特别涉及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自动质控系统可代替手工方法进行水样检测质量控制,提高水质在线监测质量控制的自动化程度。
现有技术中通过加标装置实现在线加标回收,但应用中常遇到以下问题:
实际水样具有波动性,如果水样浓度增大,会出现加标后浓度超过分析仪量程值问题;
如果水样浓度上下波动幅度大,很难保证加标量与水样中待测物含量相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该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所述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包括:
采样模块,所述采样模块用于采样待测水样并送往容器;
标液模块,所述标液模块用于提供定量的标液,并加入所述容器内;
容器,所述容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标液模块,并设有取样端、排样端;
液位检测模块,所述液位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容器内;
阀,所述阀设置在所述排样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加标前测量值自动智能改变加标量,可适用于水质浓度变化大的场合,且保证加标后浓度不超过分析仪量程值,从而拓展了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加标装置包括:
采样模块11,所述采样模块用于采样待测水样并送往容器,所述采样模块包括采样泵、管道;
标液模块21,所述标液模块用于提供定量的标液,并加入所述容器内;
容器31,所述容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标液模块,并设有取样端、排样端;排样端设置在容器的底部,取样端32设置在容器的侧部;
液位检测模块41,所述液位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容器内;具体采用检测电路,当水浸没所述检测电路时,导电的水使得检测电路导通;当水位低于所述检测电路时,检测电路不再导通,通过这种方式去检测容器内的液位。
阀51,所述阀设置在所述排样端。
运算模块,所述运算模块用于根据下游水质分析仪传送来的参数值、量程而确定加入容器的标液的体积;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液位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而控制所述阀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质监测动态加标工作流程,所述水质监测动态加标工作流程如下:
(A1)采样模块工作,采集水样并进入容器内,部分水样从取样端流出,被送往水质分析仪,从而获知水样中参数C前;所述参数是COD、氨氮或其它参数;
(B1)控制模块打开所述阀,排出容器内水样;液位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容器内液位,当液位下降到检测电路由导通过渡大不再导通时,也即达到设定位置时,关闭阀,使得容器内水样的体积确定V水;
(A2)根据所述参数、水质分析仪量程确定加标液的体积V液,并将该体积的参数为C液的标液加到所述容器内,容器内混合液的体积为V混,标液的体积V 液的计算方式为:
根据加标前参数C前、下述表格得出对应的加标浓度倍数值N、典型浓度值M,进而得出加标液的体积V液=M*N/(K*R),R为水质分析仪的量程,K为常数,可在0-200之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1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