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71736.1 | 申请日: | 2014-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4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杨希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注塑 模具 分型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在低压注塑工艺中,面料通常会延伸到模具型腔外的分型面上,因此,一般情况下,低压注塑模的模具分型面需要沿着有面料的产品外观面延伸,既采用A面作为模具的分型面,从而才能保证面料可以较为光顺地延伸出型腔,而不会在边界产生缺陷;也就是说,在低压注塑过程中,只需将面料绷紧放在型腔中,然后进行注塑,即可使面料和塑料件紧密结合在一起,且当注塑完后面料会贴紧型腔的A面。
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低压注塑模具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低压注塑过程中,将面料5'放置在动模2'与定模4'之间的型腔中,并使其沿着动模2'的A面1'(即,动模2'的底面中围城型腔的部分)延伸,然后在该型腔中填充塑料3'即可,换句话说,在合模加紧时面料5’与动模2’、定模4’紧密贴合形成一封料区。由此,低压注塑模具的外观分型面6'(即,动模2'的底面中与定模4'的顶面接触的部分)从A面1'的边缘7'沿该边缘的切线方向延伸;低压注塑模具的结构分型面8'(即,定模4'的顶面中与动模2'的底面接触的部分)则平行于外观分型面6'延伸。
然而,对于有转角的产品而言,由于在产品的转角区域内,面料会发生转折弯曲,因此,在熔融的塑料充填模具型腔进行注塑时,如果面料太松则会导致产品外观面在转角处容易产生面料褶皱,而如果面料太紧绷则会导致转角区域容易产生溢料刺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以避免出现深腔和转角时容易刺穿面料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具有外观面和外观分型面的动模以及位于所述动模下方的具有结构面和结构分型面的定模,所述分型面结构包括所述外观分型面以及所述结构分型面,其中,
所述外观分型面从所述外观面的邻近所述定模的边缘沿着远离所述定模且与水平方向成±15°的夹角方向延伸;
所述结构分型面包括:
第一部分,其从所述结构面的邻近所述动模的边缘沿平行于所述外观面的邻近所述定模的边缘的切线且远离所述动模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部分,其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结构面的边缘沿平行于所述外观分型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外观分型面之间设有用于容置被挤压后的面料的间隙。
在上述的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中,所述外观分型面从所述外观面的邻近所述定模的边缘沿着远离所述定模的水平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中,所述外观面与所述外观分型面共同构成所述动模的面向所述定模的下表面。
在上述的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中,所述结构面与所述结构分型面共同构成所述定模的面向所述动模的上表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模具的外观分型面沿着与水平方向成±15°的夹角方向延伸,从而有效减少了面料的拉伸量,避免出现深腔和转角时容易刺穿面料的现象,并通过使其结构分型面先沿着模具外观面的切线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再沿着平行于外观分型面的方向延伸,从而有效避免了产品产生边界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低压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低压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即,一种低压注塑模具的分型面结构,其中,模具包括具有外观面1和外观分型面2的动模3以及位于动模3下方的具有结构面4和结构分型面的定模6,本实用新型的分型面结构包括外观分型面2以及结构分型面,其中,
外观分型面2从外观面1的邻近定模6的边缘沿着远离定模6且与水平方向成±15°的夹角方向延伸(最优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结构分型面包括:
第一部分51,其从结构面4的邻近动模3的边缘沿平行于外观面1的邻近定模6的边缘的切线且远离动模3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部分52,其从第一部分51的远离结构面4的边缘沿平行于外观分型面2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部分52与外观分型面2之间设有用于容置被挤压后的面料7的间隙,即,第二部分52与外观分型面2之间的距离与面料7压缩后的厚度匹配,换句话说,该距离由面料7的特性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1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注塑机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模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