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71317.8 | 申请日: | 2014-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2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尔微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45/10;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兰淑铎 |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细颗粒物污染尤其严重。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而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称为PM2.5,可更加深入肺部毛细血管。细颗粒物因为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多环芳烃、重金属、病毒病菌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且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
为此,从排放源头除去颗粒物是有效的解决手段,如气固分离。气固分离即是指从含有颗粒物的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目前的分离装置按捕集机理可分为机械式、静电式、过滤式等,其中机械式又可以分为旋风、惯性、重力等。
但是,目前的机械式分离装置多只能处理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主要指旋风式,其他能够处理的颗粒物的有效粒径更大),分离效率较低,并且目前的机械式分离装置为了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通常都会采用较高的运行压阻。目前的静电式分离装置和过滤式分离装置虽然能够处理粒径较小的颗粒物,但仍然存在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分离装置效率低、运行压阻大、成本高、清理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外围腔体、集尘板、产涡板和不具有顶盖的集尘腔体;
其中,所述外围腔体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外围腔体为包括上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集尘板安装于所述外围腔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层平板形集尘板;每层平板形集尘板包括相邻且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所述第一集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集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
所述集尘腔体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所述集尘腔体的顶盖位置与所述外围腔体的下底面位置重合;
含有颗粒物的气流从所述入口端流入所述外围腔体后,流经所述产涡板时,由所述产涡板产生涡流以使部分颗粒物被携带至所述集尘板,并吸附在所述集尘板上,除去颗粒物的气流从所述出口端流出所述外围腔体;当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向着所述集尘腔体的位置倾斜时,吸附在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上的颗粒物脱离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掉落至所述集尘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产涡板安装于所述集尘板上;或者,所述产涡板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外围腔体上,且所述产涡板和所述集尘板之间有间隙。
优选地,在所述每层平板形集尘板上安装有多排产涡板,每排产涡板包括一个整体产涡板,或者,包括多个按照本排对应的预设间隔排布的产涡板。
优选地,若每排产涡板包括多个按照本排对应的预设间隔排布的产涡板,则各排对应的预设间隔相同,或者,沿着从所述入口端到所述出口端的方向,各排对应的预设间隔按照预设的递减系数递减,或者,沿着从所述入口端到所述出口端的方向,各排对应的预设间隔按照预设的递加系数递加。
优选地,所述产涡板直接安装于所述每层平板形集尘板上,或者,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连接介质,所述产涡板与所述连接介质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介质间接安装于所述每层平板形集尘板上。
优选地,所述产涡板垂直安装于所述每层平板形集尘板上,或者,所述产涡板按照与所述平板形集尘板之间成预设夹角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每层平板形集尘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集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集尘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集尘板的第二端均安装有活动部件,所述第一集尘板和所述第二集尘板与所述上底面平行;
当向着所述集尘腔体的位置拉动所述活动部件以使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向着所述集尘腔体的位置倾斜时,吸附在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上的颗粒物脱离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掉落至所述集尘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集尘板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二集尘板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成预设夹角,以使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向着所述集尘腔体的位置倾斜时,吸附在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上的颗粒物自动脱离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掉落至所述集尘腔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尔微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埃尔微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1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