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磁铁氧体E型磁芯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71239.1 | 申请日: | 2014-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8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雅香;冯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继顺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继胜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3/00 | 分类号: | H01F3/00;H01F27/24;H01F1/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铁 型磁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磁性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磁铁氧体小型化磁芯。
背景技术
由于软磁铁氧体在高频下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等特点,并且具有批量生产容易、性能稳定、机械加工性能高,可利用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磁芯,特别是成本低等特点,而迅速推广应用于通信、传感、音像设备、开关电源和磁头工业等方面。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软磁铁氧体材料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加,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软磁铁氧体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前景广阔。
在现有技术中,软磁铁氧体磁芯大多经由烧结等工艺形成的,以锰-锌铁氧体磁芯为例,以Fe2O3、Mn3O4、ZnO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合、预烧、粗粉碎、砂磨、喷雾造粒五个工序制成锰-锌功率软磁铁氧体料粉,之后将所述锰-锌功率软磁铁氧体料粉颗粒加入到成型模具中,经成型、烧结、磨削、检验、包装等步骤制得所述软磁铁氧体磁芯。
目前,现有技术中所制得的软磁铁氧体磁芯基本都是按照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制得,外形尺寸都有一定的范围。在制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其电性能的指标也是基本固定的。然而,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制造成本逐年增加,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收到挑战。因而,如何打破常规,提供一种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的软磁铁氧体磁芯,以解决以上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磁铁氧体小型化的磁芯,以节约原料,提升产品性能,进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软磁铁氧E型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直臂,以及
三个互相平行且与所述直臂分别相连的左支臂、中支臂和右支臂,其中,所述中支臂位于所述左支臂和右支臂之间,它构成一磁芯,所述直臂、左支臂、中支臂和右支臂构成一E型结构,
其中,所述直臂的水平长度为L,高度为H,厚度为W;所述左、中支臂和右支臂的水平长度分别为L1、L2、L3,高度为H1,
所述直臂的长度L和厚度W的比范围为1.983~4.03或1.05~2.58;
所述左支臂、中支臂和右支臂的形状满足下列关系:
0.8≤L1/L3≤1.2,以及1.5≤L2/L3≤4。
进一步,所述左、中支臂和右支臂的形状满足下列关系:
L1=L3。
再进一步,左、中支臂和右支臂的形状满足下列关系:
2≤L2/L3≤3。
再进一步,左、中支臂和右支臂的形状满足下列关系:
L2/L3=2.5
本实用新型的软磁铁氧体E型磁芯,由于其形状采用上述限定的比例,这样,中支臂相比较原有标准产品厚度,但整个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这样增加产品的表面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实际磁芯的实际有效体积,因而,产品电感依据厚度成倍增加,但是产品功耗值不变,因此能够承载更大功率,达到提高产品电感性能、降低产品功耗而增大产品承载功率。在替代原有标准大规格的产品后,使其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且可降低原料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磁铁氧体E型磁芯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磁铁氧体E型磁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磁铁氧体E型磁芯的成型结构。在所述软磁铁氧体E型磁芯1的制造过程中,将粉料添加至模具中后经压制成型,即使软磁铁氧体E型磁芯1呈E型结构,具有两个开口2,它包括直臂11和三个互相平行且与直臂11相连的左支臂11、中支臂12和右支臂13。其中,直臂11的水平长度为L、高度为H、厚度为W,所述直臂的长度L和厚度W的比范围为1.983~4.03或1.05~2.58;所述左支臂121、中支臂122和右支臂123的水平长度分别为L1、L2、L3,高度为H1,且左支臂、中支臂和右支臂的形状满足下列关系:
0.8≤L1/L3≤1.2,以及1.5≤L2/L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继顺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继胜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继顺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继胜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1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