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尾气加热的移动式蓬松塑料除气缩团造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8518.2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7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冯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治平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罗伟富 |
地址: | 5297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尾气 加热 移动式 蓬松 塑料 气缩团造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回收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蓬松塑料除气缩团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蓬松塑料(例如发泡塑料、塑料薄膜等)应用广泛,由于存在体积大、质量轻的特点,给回收重复利用带来困难。
例如,在发泡塑料中,如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乙烯(EPE)、发泡聚酯(EPET)等,由于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成型后可根据用途调整变形和刚柔状态、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鲜活农产品、电器设备仪器等包装;制作一次性餐具、建筑防震隔热材料等。但是蓬松塑料因具有体积大、重量轻的特性,使得使用后的回收循环利用成为社会难题。例如:
1、因发泡塑料体积大、重量轻,回收时占据的空间大,需要采用车辆运输到专门的回收工厂,运输成本高,利润低,很多厂商不愿意回收。
2、由于发泡塑料较轻,在专门的回收工厂破碎回收时,破碎后的发泡塑料容易被风吹走,造成生产环境污染。
目前,除城市中发泡塑料较为集中使用的地区有回收价值外,其他分散使用的地区往往不回收,形成白色污染。据报道,汶川大地震后,临时板房、快速食品包装箱等大量使用的EPS保温材料,尤其是简易板房的隔热隔音墙体,在拆除后,当地回收人员仅将其中的铁皮撕下回收,剩下的EPS材料散碎后被遗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又如,对于塑料薄膜来说,由于重量轻,体积蓬松,同样存在运输成本高、回收利润低等不足。例如,塑料薄膜大量应用于大型农场中,这些农场通常位于偏远地区,难以集中回收,使用完毕的农用塑料薄膜通常被遗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移动的、可实地对蓬松塑料进行体积缩减的回收装置,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在移动式的蓬松塑料体积缩减装置中,除气缩团造粒装置是进行蓬松塑料体积缩减加工的核心,其原理是通过螺杆挤压将蓬松塑料体内的气体挤出,最终获得的蓬松塑料颗粒的体积可减小至发泡状态时的3%-5%,极大地方便了运输与装卸。在对蓬松塑料进行除气缩团造粒过程中,如果提供适当的温度,可以使得物料易于流变,能更为顺畅地挤出气体,提高气体的逸出速度。除气缩团造粒装置工作是需要的温度可通过常规的电加热来实现,但这样需要消耗电能,如果移动式的蓬松塑料体积缩减装置所工作的地点没有供电或者电力不足,那就难以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尾气加热的移动式蓬松塑料除气缩团造粒装置,该移动式蓬松塑料除气缩团造粒装置利用移动装置中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加热,对尾气热量进行重复利用,节省电能,使得移动装置不仅仅为除气缩团造粒装置提供安装的空间,而且还能为除气缩团造粒装置提供工作时所需要的热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尾气加热的移动式蓬松塑料除气缩团造粒装置,包括螺筒、设在螺筒内的螺杆、螺杆驱动机构、切粒机构以及加热控温系统,其中,所述螺筒的一端设置喂料口,另一端设有穿孔板,所述切粒机构设置在穿孔板外侧,所述加热控温系统设置在螺筒上;
所述加热控温系统包括设在螺筒外的外筒,该外筒与螺筒外壁之间构成密闭的夹层空间,所述外筒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尾气进口,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尾气出口,所述尾气进口与移动装置的尾气排放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控温系统还包括温度调节系统,该温度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夹层空间内的冷却水盘管、向冷却水盘管内通入冷却水的供水装置以及温度控制器,其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冷却水水箱、水管以及冷却水泵,所述水管将冷却水水箱、冷却水泵以及冷却水盘管连接成循环流动系统;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设在螺筒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却水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目的在于,利用水作为介质对除气缩团造粒装置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调节,使螺筒温度在工作中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这样可以保证螺筒内的被处理蓬松塑料在到达切粒机构处时温度不会过高,从而避免被塑化或者因高温导致分子链的断裂而影响回收利用价值,同时避免塑料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有机气体的排出从而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或者避免由于处理温度过高出现空气污染而需要增加更为复杂的空气处理装置的问题)。其原理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螺筒内的工作温度,当温度偏离设定值时,控制单元控制冷却水泵工作,通过控制冷却水泵的工作时间来控制进入冷却水盘管中的冷却水流量,从而调节螺筒内的工作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治平,未经冯治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8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