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7675.1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3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超;盘国壬;罗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合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郑隽 |
地址: | 410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工位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道岔尖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三工位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国内高速、提速和大多数普速铁路道岔尖轨均采用非对称断面钢轨制造,与铁路线路标准轨连接就要求连接段加工成标准轨形,于是产生了非对称断面钢轨热模锻压尖轨,最终将非对称断面钢轨锻压成150mm长的过渡段部分,450mm长的标准断面钢轨。
无缝线路是当今轨道结构的一项重要新技术。无缝线路尖轨跟端采用焊接方式将尖轨与导轨相连,设计时由于目前工艺水平限制,尖轨跟端焊接位置设置于两岔枕中间位置。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尖轨的转辙角较大,列车对尖轨的冲击力大,尖轨尖端易于磨耗、损伤、侧弯等病害。无缝线路中尖轨寿命明显低于与其对接的基本轨。通常情况,尖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但与其对焊的导轨还可以继续使用。目前尖轨更换会连同其后的导轨一同更换。若有跟端成型段长度加长的尖轨产品,更换尖轨时可以直接将导轨保留。采用此种尖轨可以节省成本,减少线路维护工作量,减少线路焊接次数。若导轨上设置有胶结绝缘,则可以减少胶结绝缘工序。
国内道岔厂家设备能力均按满足现有钢轨跟端成型段长度锻压成型而配置,现有钢轨跟端锻压成型压力机最大吨位为5000t左右,成型段加长后,若整体一次成型,模具型腔纵向不封闭,成型后钢轨端头会必然存在料头,成型段长度达到1050mm,则模具型腔必然要大于1050mm,并且包含料头的长度,模具长度过长,成型的钢轨长度过长,变形金属量大,金属变形抗力剧增,设备吨位不够。
为实现铁路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适应运速的提高、运量的增长、运行平稳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综合各种因素,迫切需要开发非对称断面钢轨跟端锻压段长度加长的产品,因此,设计一种能实现生产出加长的钢轨跟端产品三工位成型模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三工位成型模具,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预锻轨腰型腔、预锻轨肢型腔以及终锻型腔;
所述预锻轨肢型腔包括第一上模以及与所述第一上模相匹配且设置在其正下方的第一下模;沿其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上模包括第一上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上模段依次串联且为可拆卸式的第二上模段或者第三上模段,所述第一上模段为由第一级台阶段、过渡连接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级台阶段之间的最大落差为5mm-10mm的第二级台阶段依次串联形成的台阶式结构,所述第一级台阶段的长度为390-440mm,其型腔面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并列设置的第一平面、凸面以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落差为2mm-4mm,所述凸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最大落差为2mm-4mm;所述过渡连接段的长度为50mm-100mm;所述第二级台阶段的长度为450-500mm;所述第二上模段型腔面的倾斜度为11.5°,所述第三上模段型腔面的倾斜度为7.8°;
所述终锻型腔包括第二上模以及与所述第二上模相匹配且设置在其正下方的第二下模;所述第二上模以及所述第二下模上分别设有呈凹腔形状且相对设置的第一过渡部位以及第二过渡部位,所述凹腔处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渡部位相匹配且为可拆卸式的第一预锻镶块或者第一终锻镶块以及与所述第二过渡部位相匹配且为可拆卸式的第二预锻镶块或者第二终锻镶块。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锻镶块以及第一终锻镶块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且均为平面的第一左表面和第一右表面、均与所述第一左表面垂直设置且均为平面的第一下表面和第一后表面、与第一过渡部位的型腔槽底面相配合且从左至右由a1面和b1面串联形成的第一上表面以及从左至右由c1面和d1面串联形成的且与所述第一后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型腔面,在所述第一预锻镶块中所述c1面与所述第一左表面之间的夹角为77°,在所述第一终锻镶块中所述c1面与所述第一左表面之间的夹角为81°;
所述第二预锻镶块以及第二终锻镶块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且均为平面的第二左表面和第二右表面、均与所述第二左表面垂直设置且均为平面的第二上表面和第二后表面、与第二过渡部位的型腔槽底面相配合且从左至右由a2面和b2面串联形成的第二下表面以及从左至右由c2面和d2面串联形成的且与所述第二后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型腔面,在所述第二预锻镶块中所述c2面与所述第二左表面之间的夹角为77°,在所述第二终锻镶块中所述c2面与所述第二左表面之间的夹角为81°。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所述第一预锻镶块、第一终锻镶块、第二预锻镶块以及第二终锻镶块均通过高强度螺钉固定在所述终锻型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7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环模环扎的组合式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搓丝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