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沥青混合料有效孔隙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6790.7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4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辉;孙晓龙;王玉飞;王新岐;冯炜;狄升贯;周骊威;郭滕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沥青 混合 有效 孔隙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沥青混合料,具体涉及一种测量沥青混合料有效孔隙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孔隙率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孔隙率的大小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路面的透水性、压实度、平整度的衰减速度、路面使用年限等。所以应把它列入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不可忽略和轻视的内容,并从有关的检测项目中进行间接控制。
沥青混凝上路面孔隙率大时,各种降水就会通过路面的孔隙渗到路面的内部,一是形成滞留水,在雨天与滞留水连通在一起,通过行车的压力,对油石界面产生冲刷,久而久之就使油石界面分离,造成面层的松散:再是滞留水在冬季形成冻涨,使面层松散。二是水分通过面层渗入到基层,形成唧浆;再是使基层产生冻融,失去强度和稳定性,造成路面听的结构性破坏。
传统测定材料孔隙率的方法由于测量周期长,且操作方法复杂,无法满足实时信息获取的需要。所以能够准确、快速的测定其值有利于指导透水性路面的设计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沥青混合料有效孔隙率的装置,解决现有的沥青混合料有效孔隙率测试方法周期较长、无法及时获取孔隙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测量沥青混合料有效孔隙率的装置,包括抽桶容器,抽桶容器内安装有通过抽提把手带动的活塞;
抽桶容器上连通有抽水端头和排水端头,抽桶容器与抽水端头之间安装有第一开关式挡板,抽桶容器与排水端头之间安装有第二开关式挡板;
活塞向外运动抽水时,第一开关式挡板打开,第二开关式挡板关闭,将水从抽水端头抽入抽桶容器中,活塞向内运动排水时,第一开关式挡板关闭,第二开关式挡板打开,将水从桶容器排入排水端头中;
抽水端头上可拆卸式安装有试样刻度容器,排水端头与量筒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抽水端头内设置有滤网。
所述的抽水端头通过卡扣与试样刻度容器实现可拆卸式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装置,操作方便,测量简单,且精度较高。用于沥青混合料有效孔隙率测试中的测试周期短、能够及时获取孔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抽桶容器,2-抽提把手,3-活塞,4-抽水端头,5-排水端头,6-第一开关式挡板,7-第二开关式挡板,8-试样刻度容器,9-量筒,10-滤网,11-卡扣。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测量沥青混合料有效孔隙率的装置,包括抽桶容器1,抽桶容器1内安装有通过抽提把手2带动的活塞3;
抽桶容器1上连通有抽水端头4和排水端头5,抽桶容器1与抽水端头4之间安装有第一开关式挡板6,抽桶容器1与排水端头5之间安装有第二开关式挡板7;
活塞3向外运动抽水时,第一开关式挡板6打开,第二开关式挡板7关闭,将水从抽水端头4抽入抽桶容器1中,活塞3向内运动排水时,第一开关式挡板6关闭,第二开关式挡板7打开,将水从桶容器1排入排水端头5中;
抽水端头4上可拆卸式安装有试样刻度容器8,排水端头5与量筒9相连通。
抽水端头4内设置有滤网10,滤网10主要用来防止在抽未进入路面结构孔隙的自由水时,防止试件中的杂质进入抽桶容器1中而影响实验精度。
抽水端头4通过卡扣11与试样刻度容器8实现可拆卸式安装,可以更换不同的试样刻度容器8与抽水端头4连接。
抽桶容器1上也可以加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测试时,分为两次向试样刻度容器8中注水,第一次注水是未放入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时的注水,第二次是放入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时的注水。在容量瓶中标定好每次的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6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呈夹角多镜片组装品转盘式推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沥青密度动态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