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喇叭和具有该喇叭的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4714.2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2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庆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生态城动漫中***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喇叭 具有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共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喇叭和具有该喇叭的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结合也造就了智能电视的产生。智能电视具有主控芯片和全开放式软件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可以自行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电视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网线、无线网络来实现上网冲浪,从而实现电视的“需求定制化”、“电视娱乐化”。
相比于传统电视,智能电视一方面由于具备了上网功能,实时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线网络游戏、在线音乐欣赏、适时天气查询、适时股票查询、新闻快报等;另外一方面,由于搭载了主控芯片、操作系统、存储功能等,可以实现回访重播、点播等,而传统电视只能被动看节目,只能选择频道,不能点播内容;只能实时按序收看,不能回放重播;只能接收信息,不能互动。
目前,智能电视并未完全替代传统电视,两者实际上并存于市场。两者大多都配置喇叭。而电视内部零件和喇叭发出的低频频率通常会出现高度重合,从而引起共振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共振现象,目前传统解决方案大都采用贴付防震棉或者柔软及弹性较好材料制成的不织布,尽可能的把电视机内部产生共振的零件固定,从而达到减少共振频率的发生。但是,这种方式并未从本质上避免上述共振现象,而且实施成本较高,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喇叭和具有该喇叭的终端,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喇叭,其包括喇叭本体以及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喇叭本体上,所述缓冲单元上设置有用于消除或弱化喇叭自重和低频发音时产生的离心力的离心力消除单元。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设置为三个,所述定位单元与所述缓冲单元的外形相匹配。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定位单元中部位置设有带孔的肋板。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单元为一中空柱体。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柱体的中部设置一凹槽形成吸震空间,所述凹槽与定位单元的肋板相适配,所述缓冲单元通过所述凹槽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喇叭本体上。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力消除单元为肋条,设置在缓冲单元的两端面且贯通柱体中空的空腔。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力消除单元为凸点,设置在缓冲单元的端面上。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单元的材质为硅胶。
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单元的硬度为20±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终端,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喇叭,所述喇叭通过定位单元和缓冲单元固定在所述终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中,由于在所述缓冲单元上设置离心力消除单元,而所述缓冲单元又设置在所述喇叭本体上,因此,所述离心力消除单元从本质上消除了喇叭自重和低频发音时产生的离心力,从而防止所述离心力传导至终端内部的零件而引起的共振,从本质上避免上述共振现象,同时由于只在缓冲单元上增加了离心力消除单元,因此,实施的成本较低,而且器件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单元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4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