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绝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4143.2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群;袁婕;曹广永;孔令兵;耿春华;陈伟;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内部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毛刺会穿透隔膜,导致电池短路,从而影响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毛刺穿透隔膜出现电池短路的现象,目前有采用隔膜包裹电池极组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安装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绝缘结构,它不仅具备了绝缘功能,同时方便了极组入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极组与电池壳体短路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绝缘结构,它包括绝缘体,绝缘体安装在电池极组与外壳之间,绝缘体位于电池极组外部将电池极组包裹,外壳套在绝缘体的外部,在绝缘体上分布有若干道压痕。
所述的绝缘体设置为聚丙烯材料。所述的绝缘体的四个侧面呈分散型结构,在绝缘体上分布四道压痕,每道压痕为水平压痕,绝缘体四个侧面沿着电池极组向上聚拢后形成套体将电池极组包裹,聚拢时绝缘体的四个侧面在压痕处向上折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缘体,绝缘体安装在电池极组与外壳之间,绝缘体位于电池极组外部将电池极组包裹,外壳套在绝缘体的外部,在绝缘体上分布有若干道压痕,这样不仅具备了绝缘功能,降低了电池极组与电池壳体短路的几率,由于绝缘套绝缘套设置为聚丙烯材料,这样就具有有一定的柔韧性,表面光滑,绝缘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能、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及一定硬度,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压痕,同时由于聚丙烯材料表面较光滑,较易入壳,然后在使用过程中沿着压痕处就可以折叠且不易断裂,入壳后电池毛刺无法穿透,在电池极组入壳这道工序中加入绝缘套,然后再进行入壳,随着入壳的进度,内部绝缘结构由分散型逐渐变成整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绝缘体在分散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绝缘结构,它包括绝缘体1,绝缘体1设置为聚丙烯材料,绝缘体1安装在电池极组2与外壳3之间,绝缘体1位于电池极组2外部将电池极组2包裹,外壳3套在绝缘体1的外部,所述的绝缘体1的四个侧面呈分散型结构,在绝缘体1上分布有若干道压痕4,本实施例在绝缘体上分布四道压痕4,每道压痕4为水平压痕,绝缘体1四个侧面沿着电池极组2向上聚拢后形成套体将电池极组2包裹,聚拢时绝缘体的四个侧面在压痕4处向上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4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顶封封头
- 下一篇:可快速更换触片的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