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3934.3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4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煜英;张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多用途 汤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汤锅一般只有一个锅体,在煮骨头或者面条时无法汤渣或者汤面分离,使用不方便;如果用筷子夹汤锅内的菜或者用汤勺喝汤时,如果筷子或者汤勺放在锅内,很容易滑进汤锅内,食用不卫生;且端起汤锅倒汤时候,汤汁很容易粘在锅体外壁,汤内的残渣也容易一起倒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的技术方案,锅体和漏水锅为分体式结构,可以快速实现汤渣或者汤面分离,使用方便;且锅体侧面配合设置筷子插筒、汤勺双卡环,筷子和汤勺用好后可以直接放置在对应位置,食用卫生、方便;采用流水嘴导汤,且流水嘴上设置带通孔的挡片,倒汤时把食物残渣分离出来。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锅体内配合设置与其分体配合的漏水锅,漏水锅上部两侧设置左吊环、右吊环,锅体上部两侧设置左手柄、右手柄,左手柄外部包覆设置左防烫塑料层,右手柄外部包覆设置右防烫塑料层,锅体侧面配合设置筷子插筒、汤勺双卡环;汤勺双卡环;锅体上部一侧设置流水嘴,流水嘴上配合设置挡片,挡片上设置通孔。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其特征在于锅体壁体上配合设置温度显示器。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其特征在于漏水锅上部两侧设置左吊环、右吊环。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其特征在于锅体内壁配合设置左卡槽、右卡槽,漏水锅左右两侧对应设置左卡柱、右卡柱,漏水锅与锅体通过卡柱、卡槽插接配合。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其特征在于漏水锅的锅体上均布设置漏水孔。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防烫塑料层的厚度为4-8mm,右防烫塑料层的厚度为4-8mm。
上述一种分体式多用途汤锅,锅体和漏水锅为分体式结构,漏水锅上设置吊环,可以用吊钩勾住左右吊环将漏水锅提起,快速实现汤渣或者汤面分离,使用方便;且锅体侧面配合设置筷子插筒、汤勺双卡环,筷子和汤勺用好后可以直接放置在对应位置,食用卫生、方便;采用流水嘴导汤,且流水嘴上设置带通孔的挡片,倒汤时把食物残渣分离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2-漏水孔、3-漏水锅、4-右卡槽、4a-左卡槽、5-右卡柱、5a-左卡柱、6-右手柄、6a-左手柄、7-右防烫塑料层、7a-左防烫塑料层、8-右吊环、8a-左吊环、9-筷子插筒、10-挡片、11-流水嘴、12-通孔、13-汤勺双卡环、14-温度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多功能汤锅,包括锅体1,锅体1内配合设置与其分体配合的漏水锅3,漏水锅3上部两侧设置左吊环8a、右吊环8,锅体1上部两侧设置左手柄6a、右手柄6,左手柄6a外部包覆设置左防烫塑料层7a,右手柄6外部包覆设置右防烫塑料层7,锅体1侧面配合设置筷子插筒9、汤勺双卡环13。锅体1上部一侧设置流水嘴11,流水嘴11上配合设置挡片10,挡片10置通孔12。锅体1壁体上配合设置温度显示器14。锅体1内壁配合设置左卡槽4a、右卡槽4,漏水锅3左右两侧对应设置左卡柱5a、右卡柱5,漏水锅3与锅体1通过卡柱、卡槽插接配合。漏水锅3的锅体上均布设置漏水孔2。所述的左防烫塑料层7a的厚度为4-8mm,右防烫塑料层7的厚度为4-8mm。
锅体1和漏水锅3为分体式结构,漏水锅3上设置左吊环8a、右吊环8,可以用吊钩勾住左吊环8a、右吊环8将漏水锅3提起,快速实现汤渣或者汤面分离,使用方便;且锅体1侧面配合设置筷子插筒9、汤勺双卡环13,筷子和汤勺用好后可以直接放置在筷子插筒9、汤勺双卡环13上,汤勺卡在汤勺双卡环13上时勺子至于锅体的上方,这样汤汁不会滴到桌子上,食用卫生、方便;倒汤时挡片10把食物残渣分离出来,汤汁从通孔12倒出;锅体1壁体上配合设置温度显示器14,用于显示锅内汤汁的温度,防止直接喝烫伤嘴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39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