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流防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2117.6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0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平;韩安伟;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F16K15/06;F16K11/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44031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流 防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流防止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饮水系统的倒流防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倒流防止器为分体式结构,结构笨重,加工复杂,设备的整机泄漏点较多,而且不能完全防止介质倒流,在线维护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护更为方便的倒流防止器。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及设置在阀体上的进口止回阀及出口止回阀,还包括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设置在阀体底部的排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倒流防止器可应用在引用水系统中,排水器与阀体分体式结构,与阀体也是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可以很容易地拆装实现在线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倒流防止器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倒流防止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倒流防止器防背压回流工作状态下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倒流防止器防虹吸回流工作状态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倒流防止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1、阀盖2、进口止回阀3、排水器4、出口止回阀5、压环6和外接球阀7。在本实施方式中,倒流防止器为减压性倒流防止器,阀体1为一体式阀体,阀盖2利用螺栓可拆卸地设置在阀体1上,进口止回阀3设置在阀体的进口处,排水器4设置在阀体1的底部,利用螺栓与阀体1可拆卸连接。出口止回阀5设置在阀体1的出口处,进、出口止回阀与阀体1固定采用外沿带凸台的压环6,压环只要旋转个角度就可以取出。外接球阀7设置在阀盖2上。
请参见图2到图4,本实用新型的倒流防止器工作原理如下:
进口止回阀3与出口止回阀5将倒流防止器分隔成三个区:进口压力区P1、中间隔断区P2和出口压力区P3。
正常供水时:当P1>P2>P3,且P1-P2>0.2Bar时,此时进、出口止回阀开启供水,排水器关闭。
防背压回流:当下游压力P3升高,P1-P2≦0.2Bar时,进口止回阀关闭,排水器开启泄压,恢复P1-P2>0.2Bar或中间腔泄空形成空气隔断。
防虹吸回流:当上游压力P1减小,P1-P2≦0.2Bar时,进口止回阀关闭,排水器开启形成空气隔断或维持最大的泄流量,使恢复P1-P2>0.2Bar。
即使当两个止回阀同时损坏时,不管是背压回流还是虹吸回流,只要P3>P1排水器始终开启排空,可以杜绝管道任何情况下的介质的倒流。
本实用新型的倒流防止器可应用在引用水系统中,倒流防止器的阀体1上口为开放式结构,与阀盖2用螺栓连接。当进、出口止回阀需要维护清洗时可以方便从上口拆、装,维护较为方便。同时,排水器4与阀体分体式结构,与阀体1也是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很容易拆装实现在线维护。进、出口止回阀与阀体1固定采用外沿带凸台的压环6,压环只要旋转个角度就可以轻松取出,不需要任何专用工具。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2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