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锌基合金挤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59690.1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6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贤钙;郭胜利;李德富;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5/04;B21C2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加工成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锌基合金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铜合金材料作为重要的战略基础原材料被广泛地用于电力、电子、宇航、军工国防、交通运输等领域。然而我国铜资源十分贫乏,自给率严重不足,已影响到铜工业和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开发其它新型无铜或少铜的新型金属材料来替代铜合金材料、节约铜资源,已迫在眉睫。锌铝合金具有强度适中、硬度高、耐磨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是部分铜合金的理想替代材料。但锌和多数合金的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结构,塑性变形时的滑移系较少,锌及其合金的塑性较差,塑性加工成形困难。锌及其合金的晶体结构和塑性变形特性与铜及其合金的差别很大,采用传统的铜合金塑性加工工艺和模具结构,无法满足锌合金的塑性加工。
生产实践表明,锌合金热挤压时,挤压速度低,挤压变形力大,模具磨损快,挤压制品表面易开裂,锌合金的高效精确挤压成形难度大。采用传统的挤压模具很难实现锌合金挤压制品的高效、规模化批量生产,锌合金挤压模具已成了制约锌合金挤压制品生产和应用的瓶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锌合金挤压的挤压速度低、挤压力大、模具磨损严重和挤压表面开裂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锌基合金挤压模具,采用该模具挤压锌合金,产品表面质量好,提高挤压速度,降低挤压力,模具使用寿命长。
一种锌基合金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和下模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1个以上位置对应的模口,模孔的个数由挤压制品的尺寸和具体锌合金的材料确定;在上模的每个模口中分别设置1个模芯,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冷却装置,上模和下模通过多个连接件固定相连。
所述冷却装置由冷却介质入口、冷却介质主通道、冷却介质分流孔、冷却介质分通道、环形冷却通道、冷却介质流出分通道、冷却介质出口构成;其中,在每个模口外侧分别设置1个环形冷却通道,每个环形冷却通道分别通过冷却介质分通道与冷却介质分流孔相通,冷却介质分流孔通过冷却介质主通道与冷却介质入口相通,每个环形冷却通道分别通过冷却介质流出分通道与冷却介质出口相通。
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3个位置对应的模口,所述3个位置对应的模口之间呈等边三角形均匀分布。
所述模芯与上模的模孔之间采用过盈紧密配合方式相连,采用热装方法,将模芯压入上模的模孔中。
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采用密封圈密封。
所述冷却装置与上模和下模之间分别采用密封圈密封。
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全氟醚橡胶(FFKM)。
所述冷却装置的材质为铜。
所述连接件为固定螺栓。
所述上模和下模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半圆槽,用于安装冷却装置。
所使用的冷却介质为水或液氮,为了降低成本,主要采用水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模多出降低了挤压力,冷却挤压模具,降低了挤压出口温度,避免了挤压出口温度过高,引起表面开裂难题,且提高了挤压速度,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采用综合性能优异的GH3128镍基合金,避免了采用较脆的陶瓷和钨基模芯,在锌合金挤压过程中易开裂而报废,增加更换次数,引起的生产效率降低和成本高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锌基合金挤压模具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锌基合金挤压模具上模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锌基合金挤压模具下模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上模;2-下模;3-密封圈;4-冷却装置;5-模孔;6-模芯;7-连接件;8-冷却介质入口;9-冷却介质主通道;10-冷却介质分流孔;11-冷却介质分通道;12-环形冷却通道;13-冷却介质流出分通道;14-冷却介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锌基合金挤压模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锌基合金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和下模2分别设置1个以上位置对应的模口5,模孔5的个数由挤压制品的尺寸和具体锌合金的材料确定;在上模1的每个模口5中分别设置1个模芯6,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冷却装置4,上模1和下模2通过多个连接件7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9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截面螺旋式挤压模具
- 下一篇:铝轧机轧制线自动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