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短路保护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59677.6 | 申请日: | 2014-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3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武斌;吴晶莹;曾暄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斌;吴晶莹;曾暄桓 |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短路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尤其是一种蓄电池短路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蓄电池组在低压直流系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蓄电池保护板一般都设计了电池单体均衡、电压监控、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结构.但是在极端情况下,如负载短路、错误搭接等,蓄电池组正负极将发生短路,因此蓄电池保护板的短路保护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低压直流系统中,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短路保护电路存在多种实现方式。一般通过检测短路时电压骤降或电流异常来进行短路判断,随后切断充/放电回路。在电流检测法中,通过检测电流互感器或电流采样电阻的电压来判断电路短路,但是毫秒级的短路保护响应时间必然会使电路积聚大量的热量,极容易烧毁电路中的功率器件,同时也会对蓄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短路保护响应时间短的蓄电池短路保护电路。
为了是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短路保护电路,它包括单体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电流及短路检测模块;其特在于:所述电流及短路检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可控硅、光耦以及N沟道场效应管;
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分两支路,一支路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的保护板主控单元,另一支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稳压二极管分两支路,一支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另一支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可控硅的阴极;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
所述可控硅的阳极分两支路,一支路依次通过第四电阻、发光二极管连接于所述光耦的阳极,另一支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于所述光偶的阴极;所述光耦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放电控制MOS管的栅极、发射极连接于所述放电控制MOS管的源极;
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1脚、2脚、3脚接地,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4脚通过第六电阻连接有restore管脚,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5脚、6脚、7脚、8脚连接于所述可控硅的阳极,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5脚、6脚、7脚、8脚还连接有短路检测端。
优选地,所述电流感应器为T60404型电流感应器。
优选地,所述光耦为TLP281-1型光耦。
优先地,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为FDS7764型N沟道场效应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由电流传感器、可控硅、光耦、N沟道场效应管等组成的电流及短路检测模块对电路进行短路保护动作控制,其具有短路保护响应时间短,能有效地降低短路时电路产生的热量,解决了因大量热量容易对电路器件造成烧毁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流及短路检测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短路保护电路,它包括单体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电流及短路检测模块;其中,电流及短路检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U1、可控硅Q、光耦U2以及N沟道场效应管U3;电流感应器为T60404型电流感应器,光耦为TLP281-1型光耦,N沟道场效应管为FDS7764型N沟道场效应管。
电流传感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分两支路,一支路连接于蓄电池的保护板主控单元,另一支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电流传感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稳压二极管Z分两支路,一支路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于可控硅Q的控制极,另一支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于可控硅Q的阴极;可控硅Q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C2;可控硅Q的阳极分两支路,一支路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发光二极管D连接于光耦U2的阳极,另一支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于光偶U2的阴极;光耦U2的集电极连接于放电控制MOS管的栅极、发射极连接于放电控制MOS管的源极;
N沟道场效应管U3的1脚、2脚、3脚接地,N沟道场效应管U3的4脚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有restore管脚,N沟道场效应管U3的5脚、6脚、7脚、8脚连接于所述可控硅Q的阳极,N沟道场效应管U3的5脚、6脚、7脚、8脚还连接有短路检测端Shout_tes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斌;吴晶莹;曾暄桓,未经武斌;吴晶莹;曾暄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9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浪涌抑制节能模块
- 下一篇:电机自动故障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