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操作行程的拖拉机换挡机构及具有其的拖拉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58858.7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2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鲁代峰;王喜恩;王凤娟;韩英;汪好;姚传宇;李让书;张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3/3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 地址: | 24108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行程 拖拉机 换挡 机构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换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操作行程的拖拉机换挡机构及具有其的拖拉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拖拉机的工作环境以及操作要求越来越高,在拖拉机驾驶舒适性、人机工程学、外观等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
现有多数拖拉机换挡都是用一根长换挡操纵杆直接操纵拖拉机变速箱内的操纵机构,这样会使换挡操纵杆末端摆动幅度过大,即拖拉机换挡操作行程大,导致内饰不容易布置,同时驾驶员手换挡操作范围过大,不符合人机工程学,操纵不方便,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操作行程的拖拉机换挡机构及具有其的拖拉机,以达到改善驾驶室内空间布置以及换挡操纵方便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操作行程的拖拉机换挡机构,包括换挡操纵杆和换挡杆以及换挡手柄,所述换挡操纵杆与换挡杆之间通过万向机构相连,所述换挡手柄设在换挡操纵杆上端,还包括支承座和叉轴,所述支承座固定在驾驶室上,所述叉轴一端可转动和伸缩的设在支承座上,所述叉轴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换挡操纵杆相连。
一种拖拉机,包括所述小操作行程的拖拉机换挡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拖拉机换挡操作行程小,能有效的改善驾驶室内空间布置,拖拉机换挡机构可布置在狭小空间内,便于布置内饰,使换挡机构布置更加合理;驾驶员手换挡操作范围小,符合人机工程学,使换挡操纵更方便、舒适、合理;换挡机构拆卸方便,不会妨碍驾驶室及内饰的拆装。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拖拉机换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支撑座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1.换挡手柄、2.换挡操纵杆、3.回位弹簧、4.支承座、41.套管、42.支撑板、5.叉轴、6.转轴、7.开口销Ⅰ、8.螺栓、9.开口销Ⅱ、10.护套、11.套筒、12.换挡杆、13.球头、14.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小操作行程的拖拉机换挡机构,包括换挡手柄1、换挡操纵杆2、换挡杆12、回位弹簧3、支承座4、叉轴5、套筒11、球头13;其中,换挡手柄1通过螺钉固定在换挡操纵杆2的上端,便于驾驶员换挡操作;换挡操纵杆2的下端与换挡杆12一端之间通过万向机构相连,换挡杆12另一端插在底盘的换挡卡槽内,通过换挡操纵杆2带动换挡杆12运动,进行换挡操作。
换挡操纵杆2分为上段和下段两段,上段和下段轴向位置错开设置,换挡操纵杆2的上段轴线与换挡操纵杆2的下段轴线相平行,换挡操纵杆2的上段上部固定有换挡手柄,换挡操纵杆2的下段下部通过万向机构与换挡杆一端相连,换挡操纵杆2的上段下部与换挡操纵杆2的下段上部交错重叠部分焊接固定在一起,换挡操纵杆2上段与换挡操纵杆2下段偏置设置,可减小换挡操作行程。
支承座4包括套管41和支撑板42,套管41焊接固定在支撑板42上,支撑板42为平板,套管41的轴线与支撑板42的板面相平行,套管41的两端均为开口;支撑板42的中部设有用于换挡操纵杆穿过的方形的孔,也可以为圆形孔,支撑板42中部的方形孔用于换挡操纵杆2的下段穿过,换挡时换挡操纵杆在方形孔内运动,换挡操纵杆2与支撑板42不会干涉,避免换挡操作时产生异响、磨损;支撑板42四个拐角分别通过四个螺栓8固定在驾驶室上,固定可靠,并且便于拆卸。
叉轴5一端为圆柱体,叉轴5另一端为叉状结构,即叉轴5另一端上设有插槽。叉轴5一端圆柱体插入穿过套管的通孔,在套管外侧的叉轴5端部通过开口销Ⅱ9限位,通过开口销Ⅱ9限位固定,成本低,并且便于维修拆卸,叉轴5在支承座4的套管中可转动和伸缩,达到换不同挡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8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列精确定位的换档装置
- 下一篇:防溅型减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