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人工鱼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8306.6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3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恬怡;徐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水产养殖和海洋牧场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被当前世界渔业发达国家作为一项缓解渔业资源退化、渔场“荒漠化”和促进沿海人工渔场建设的重要方法。人工鱼礁是指人为设置的1个或多个自然或人造构造物,并有目的地放置于海底,用来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庇护和索饵等的场所,进而改变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为海洋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工鱼礁有隐蔽场的作用,海洋中小型动物将人工鱼礁作为隐蔽的场所,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岛礁性鱼类将人工鱼礁作为休息场所,对环境变化起到回避的作用;人工鱼礁及其周围海域繁生了多种海洋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的索饵场;人工鱼礁还能为一些鱼类提供产卵、孵化、育苗育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人工鱼礁存在诸多好处,因此人工鱼礁得以快速发展,现有的人工鱼礁的种类较多,根据其礁体的材料,人工鱼礁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鱼礁、钢制鱼礁、玻璃钢鱼礁、竹制鱼礁、木制鱼礁和废弃物鱼礁等。现有的鱼礁通常存在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人工鱼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的半圆形外壳,所述半圆形外壳开口端壁呈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然后上翘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底铺设一层混凝土层,环形槽上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桩,外壳的壳壁上一体式设置有进出孔。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壳壁厚为7-9mm。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孔孔口为螺纹状,所述进出孔朝向外壳内部的空间安装躲避装置,所述躲避装置为去底塑料瓶,所述塑料瓶的底部设置有小孔网布。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沿环形槽底设置有三个。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之间围接设置有网布。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环形槽高度的1/3-1/4。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上一体式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穿透环形槽底部。
所述的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混凝土层固定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半圆形外壳及环形槽,简化鱼礁的结构,设置在环形槽内的混凝土及固定桩,便于鱼礁的稳定性,设置在外壳上的进出孔及躲避装置便于小鱼小虾的躲避,网布的设置便于鱼类的进出及藻类的附着,吊耳的设置便于鱼礁的安装,该结构设置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重量轻,便于运输,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环形槽,3-混凝土层,4-安装孔,5-固定桩,6-进出孔,7-塑料瓶,8-小孔网布,9-网布,10-漏水孔,11-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人工鱼礁,包括中空结构的半圆形外壳1,外壳的壳壁上一体式设置有进出孔6,进出孔的设置便于鱼类进出到外壳的内部,半圆形外壳采用耐紫外线的塑料制作而成,如采用黑色ABS塑料或高密度基乙烯材料,外壳的壳壁厚为7-9mm,最优为8mm,采用耐紫外线塑料制成的外壳,其至少有40年的预期寿命。
半圆形外壳开口端壁呈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然后上翘形成环形槽2,环形槽的槽底铺设一层混凝土层3,混凝土的厚度为环形槽高度的1/3-1/4,该种设置一方面便于减轻鱼礁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可提高鱼礁在水体中的抗颠覆性,环形槽2上还设置有安装孔4,安装孔沿环形槽底设置有三个,安装孔4内安装有固定桩5,固定桩之间围接设置有网布9,网布的设置,便于给藻类提供附着场所,阻挡海水中漂移的藻类枝条,藻类枝条上附有藻类孢子,藻类孢子就会在网布上生长出藻类,为鱼类提供更好的栖息和觅食的环境,聚鱼效果更好,混凝土层3和固定桩5的设置,便于鱼礁的安装及稳定性。
设置在外壳上的进出孔6孔口为螺纹状,且进出孔朝向外壳内部的空间安装躲避装置,该躲避装置为去底塑料瓶7,所述塑料瓶的底部设置有小孔网布8,该结构设置便于小型鱼类的躲避,为了方便后期对鱼礁的更换,在环形槽混凝土层3固定设置有吊耳11,所述吊耳11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及在混凝土层3上一体式设置有漏水孔10,该漏水孔穿透环形槽底部,便于在脱离水面时水及时的漏掉。本实用新型安装时,事先将各部件安装好,通过吊机勾住吊耳11送鱼礁进入水体中,固定桩5安装完成时,固定桩5上的外壳底部距离水体底面5-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8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