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8089.0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8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荒井麻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晓静 |
地址: | 日本国神奈川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涉及一种乘用轿厢可升降地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且用引线将该乘用轿厢和控制盘电连接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乘用轿厢中,设置有如日本特开2009-126640所示那样的采用包覆材料将电力线、控制线一体地形成为扁平型的引线。该引线的一端被安装于乘用轿厢,另一端通过被设置于升降通道中的接线盒与控制盘连接。该引线的两端之间的部分由于自重而下垂成U字状。又,该引线与乘用轿厢的升降行程的长度相对应地变长。因此,在适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升降工程的大的电梯装置中,引线都又长又大。
通常,在该引线中,钢丝制的加强线全长都与上述的电力线、控制线一起由包覆材料一体地包埋。在该加强线上支撑着长大的引线整体的重量,所以不得不具有大的对张力强度。又,伴随着乘用轿厢的升降,该引线的前述U字状的部分在长度方向上高速移动,所以加强线也需要具有能与该形状变化相对应的柔软性。
目前为止,加强线都采用钢丝。但是,在超高层建筑物用的电梯装置中,引线的长度有时也会超过1000m。因此,在采用钢丝的情况下,产生其重量也变大,引线的重量导致乘用轿厢的偏载增大这样的问题。又,还产生了为了保持上述的柔软性,难以增大钢丝直径,由此无法得到充分的强度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柔软、具有充分的强度且轻量的引线的电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电梯装置是乘用轿厢能升降地设置在升降通道内、通过引线将该乘用轿厢和控制盘电连接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中的电力用或者信号用的导体、以及在所述引线的全长上与所述导体并列配置的加强线通过包覆材料被一体地形成为扁平型,所述加强线由碳素纤维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通过采用将碳素纤维成型为绳索状的加强线,能够构成超轻量且超高强度的引线,即使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梯装置,与现有的钢丝性相比,也能够构成为充分的高强度且轻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中所采用过的引线的横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该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构成。在图1中,电梯装置10具有乘用轿厢15,该乘用轿厢15能升降地被形成在建筑物内的升降通道11的导轨22a、22b引导支承。该乘用轿厢15通过主缆索14与同样可升降地设置于该升降通道11内的平衡锤16连接。
在升降通道11的上部的机械室12设置有卷扬机13a,在其主绳轮13上绕卷有主缆索14。在该主缆索14的两端,悬挂有乘用轿厢15和平衡锤16,伴随着卷扬机13a的主绳轮13的旋转被吊桶状地升降驱动。
在乘用轿厢15的下侧以及平衡锤16的下侧,通过设置于升降通道11下部的补偿绳轮17设置有补偿绳18。该补偿绳18所起的作用是对主缆索14的质量根据乘用轿厢15的位置而发生的变化进行抵消。
又,大致扁平型的引线19从乘用轿厢15吊下。引线19的一端与设置在升降通道11内的接线盒20连接,通过该接线盒20连接于未图示的控制盘。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接线盒20,而在升降通道11内设置薄型的控制盘,将引线19的一端直接连接于该控制盘。该引线19的另一端被固定在乘用轿厢15的下表面部。
该引线19的两端之间的部分由于自重而下垂成U字状。又,引线19的截面如图2所示那样,将由电力线或者控制线等构成的多条导线31、32与多条加强线33并列配置,利用由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等所制的包覆材料34一体地形成为扁平型。在引线19的全长上,加强线33都与导线31、32并列配置。进一步地,该加强线33采用碳素纤维取代现有的钢丝而构成。
在此,众所周知,碳素纤维如其名称那样是由碳素构成的纤维,碳素的含量为,标准弹性率的碳素纤维中含有90%以上的碳素,高弹性率的碳素纤维中含有基本上100%的碳素。碳素以外的主要元素是氮。碳素纤维是在惰性气氛中蒸烤聚丙烯腈(PAN)纤维或者沥青纤维这样的有机纤维,使碳素以外的元素脱离而制作出来的。市售的碳素纤维的90%以上是以PAN纤维为原料的PAN系碳素纤维。在性能与成本、使用难易度等的平衡方面,PAN系碳素纤维比沥青系碳素纤维要优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电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8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梯中轿厢提升和牵引的传动构件
- 下一篇:超薄型自动复位电梯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