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6824.4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东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法莫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58 | 分类号: | A61F2/958;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支架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管腔内球囊成形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狭窄。虽然球囊成形术的即刻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其手术并发症特别是再狭窄的发生率高,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在球囊扩张的同时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支架对抗血管分层和弹性回缩所导致的再狭窄,能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缺血并发症。但是支架的置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大量增殖,引起血管内膜增生,从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并且近年来,在支架上涂覆有药物涂层,当药物支架植入人体后,可持续向血管壁细胞释放药物,避免了由于血管内膜增生而导致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功。
现有的输送系统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190183.4所示,一般采用相互套接的中空的内管和外管,内管的中空部便于手术时导丝的穿过,血管支架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手术时,导丝引导输送系统的导管组件到达手术部位,控制组件使外管后侧,其过程中血管支架展开并成形于血管内壁。但是由于大部分自扩张支架高回缩性,轴向回缩大,高回缩性采用如此的输送系统不能很好地定位,即达不到手术要求。本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201310315654.9揭示了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但是其旋转驱动组件生产较为困难,若安放轴向长度稍微大的支架,需要很长的手柄长度,这样给医生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新颖的血管支架的输送系统。
提供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由球囊、球囊扩张导管、内管、连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由锥形段和平直段组成,所述球囊平直段与内管平行,所述锥形段与内管呈45°角,所述连接头由第一注射口和第二注射口组成,所述第一注射口位于内管末端,所述第二注射口位于内管上方,与内管呈45-60°角,所述球囊段的内管前端具有两个与平直段平行的出药微孔。
特别的,所述平直段向球囊圆心方向设有平直段1和平直段2,所述平直段1为具细密孔材料,所述平直段2与内管通过出药毛细管连接,所述出药毛细管两端分别和出药微孔和平直段2上相应微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输送系统,在球囊的平直段与内管药物出口设置有释放药物的毛细微管,当使用球囊对狭窄血管进行扩张手术的同时,不仅可以使内管中的药物快速释放,从而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降低血管再狭窄率,而且还可以避免药物涂层长期持续与血管壁接触而可能造成的内皮化障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用新型球囊结构图
图中,1为球囊,2为球囊状扩张导管,3为内管,4为输送杆,5为注射入口2
6为连接口,7为注射入口1,8为第一锥形段,9为平直段1,10为平直段2,11为第二锥形段,12为第一出药微孔,13为出药毛细管,14为第二出药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1
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由球囊1、球囊扩张导管2、内管3、连接头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由锥形段8、12和平直段9、10组成,所述球囊平直段9和10与内管3平行,所述两锥形段与内管3呈45°角,所述连接头6由第一注射口7和第二注射口5组成,所述第一注射口5位于内管3末端,所述第二注射口5位于内管3上方,与内管3呈45-60°角,所述球囊段1的内管3前端具有两个与平直段平行的出药微孔12。
本实用新型所述平直段9和10沿球囊圆心方向设有第一平直段9和第二平直段10,所述第一平直段9为具细密孔材料,所述第二平直段10与内管3通过出药毛细管13连接,所述出药毛细管13两端分别和出药微孔12和第二平直段上相应微孔连接。
传输血管支架过程中,注射抗平滑肌细胞增生药物,如紫杉醇,药物将沿着内管第二出药微孔向第一出药微孔传送,在药液压力作用下,药液沿毛细血管向平直段释放。
当使用球囊对狭窄血管进行扩张手术的同时,不仅可以使内管中的药物快速释放,从而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降低血管再狭窄率,而且还可以避免药物涂层长期持续与血管壁接触而可能造成的内皮化障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法莫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法莫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6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