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带料位的拉深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4868.3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2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姜丽;吴育涛;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71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带料位 拉深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拉深成型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手机外壳的模内注塑钢片结构的改进带料位的拉深件。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外壳的模内注塑钢片的四个拐角的折弯结构一般是先将钢片的拐角切开,然后采用折弯工艺将拐角折弯成型,这种结构的钢片结构强度不够,为提高模内注塑钢片的强度和刚度,现有技术中将折弯成型工艺改进为一次拉深成形工艺,但是在钢片拉深成形的连续模中,如图1所示,拉深件10的带料位12只能设置在拉深件10的凸缘平面11处,并且凸缘平面11位于拉深件10的侧部,这样设置的带料位12增加了相邻拉深件10之间的间距,进而导致材料利用率低,并且增加了拉深成形难度和修模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高、便于拉深成形、易于修模的改进带料位的拉深件。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改进带料位的拉深件,包括产品本体,若干个所述产品本体在模具中平行排列为一排,所述产品本体包括设于所述产品本体的两端的拐角部和设于所述产品本体的两侧的凸缘平面部,带料位设于位于所述产品本体的端面的拐角平面部和/或与所述拐角平面部连接的拐角圆弧部。
其中,所述带料位设于所述拐角平面部。
其中,所述带料位设于所述拐角圆弧部。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产品本体之间的间距为5~6mm。
其中,所述产品本体有四个拐角部,位于相邻两产品本体的相靠进的两个带料位均设于拐角平面部或者拐角圆弧部。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的改进带料位的拉深件,在产品本体的两端有拐角部,带料位设于拐角部,其中,拐角部包括位于所述产品本体的端面的拐角平面部和与所述拐角平面部连接的拐角圆弧部,带料位可设于拐角平面部,也可设于拐角圆弧部,这样设置的带料位能够大大减小相邻产品本体之间的间距,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省成本,并且将带料位设于产品本体两端部的拐角部还能够降低拉深成形难度,便于修模。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设有带料位的拉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包括有:
拉深件10、凸缘平面11、带料位12。
图2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至图5中包括有:
产品本体1、拐角部2、拐角平面部3、拐角圆弧部4、带料位5、凸缘平面部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创造的改进带料位的拉深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产品本体1,若干个所述产品本体1在模具中平行排列为一排,所述产品本体1包括设于所述产品本体1的两端的拐角部2和设于所述产品本体1的两侧的凸缘平面部6,所述拐角部2包括位于所述产品本体1的端面的拐角平面部3和与所述拐角平面部3连接的拐角圆弧部4,带料位5设于所述拐角平面部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带料位5设于凸缘平面部6,带料位5设于拐角平面部3可使相邻两个产品本体1的间距从现有技术中的15.33mm缩小为5.33mm,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高达200%,大大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且拐角部2位于产品本体1的两端部,便于产品的拉深成形,也便于修模,还便于带料位5后续的剪裁。
进一步的,产品本体1有四个拐角部2,位于相邻两产品本体1的相靠进的两个带料位5均设于拐角平面部3,便于带料位5后续的剪裁,也有利于保证拉深成形过程中产品的平衡性,便于拉深成形。
实施例2
本发明创造的改进带料位5的拉深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二,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带料位5设于拐角圆弧部4,能够缩小相邻产品本体1之间的间距,大大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并且便于拉深成形和修模。
进一步的,位于相邻两产品本体1的相靠进的两个带料位5均设于拐角圆弧部4,便于带料位5后续的剪裁,也有利于保证拉深成形过程中产品的平衡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4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