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节钢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4661.6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吴靖江;叶雨山;赵洪智;孙统国;陈胜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6 | 分类号: | E02D5/56;E02D5/48;E02D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节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竹节钢管桩。
背景技术
钢管桩,由钢管、企口榫槽、企口榫销构成,钢管直径的左端管壁上竖向连接企口槽,企口槽的横断面为一边开口的方框形,在企口槽的侧面设有加强筋,钢管直径的右端管壁上且偏半径位置竖向连接有企口销,企口销的槽断面为工字形。
打桩机械的选择要根据工程地貌、地质、配套垂的型号、外形尺寸、重量,桩的材质、规格及埋入深度、工程量大小、工期长短等而定。
桥梁现浇中,部分采用少支架施工方式,尤其是在淤泥质地质中,支架处理形式困难,尤其是支架基础部分。
而传统的钢管桩施工时,由于钢管桩与淤泥或者淤泥质土软土的挤压摩擦阻力小,单位长度的侧向摩擦阻力及端承受力小,使得在淤泥中施工时麻烦,钢管桩不牢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竹节钢管桩,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钢管桩接触面积平滑,摩擦阻力和端承受力小,使得施工麻烦,钢管桩不牢固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螺旋钢管,钢管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环形肋板,肋板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加筋板,肋板上设有多个泄落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缩短了排水通道,改善及增大了软土边侧的摩擦力和端头的承受力,相应减少了钢管桩长,减少投入,同时由于因环形肋板的存在,提高了抗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肋板与泄落孔示意图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螺旋钢管1,钢管1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环形肋板2,肋板2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加筋板3,肋板2上设有多个泄落孔4。
所述的每两个环形肋板2的间距为3米。
所述的肋板2焊接在钢管1上,加筋板3焊接在钢管1与肋板2连接处。
所述的加筋板3呈三角形。
所述的泄落孔4呈圆形或者矩形。
所述的泄落孔4的一边与环形肋板2内边重叠。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竹节钢管桩的设计特点就是在桩身钢管1上每隔3m设置一道宽10cm左右的凸出的钢板环形肋板2,施工时用填砂等方式填充肋环形成空间,对淤泥及淤泥质土软土形成挤密及摩擦作用,用于增加侧面积,改善及增大侧摩阻力。
沉桩时,扩大头及肋(翼板)形成桩侧空隙用砂填充,形成了桩头扩大侧灌砂的支撑钢管桩。
在沉桩时桩侧形成空隙用砂填充,其优点是可以缩短排水通道,加快超空隙水压力的扩散和外侧淤泥质软土层的固结,提高软土侧摩擦阻力,置换原桩侧土体,填砂的侧阻力较高。由于肋板2的约束作用,填充的砂在某种程度与桩整体工作,相应增加了桩径和侧表面积,增加了桩的侧阻力。
通过对普通钢管1增设环向肋板2、加筋板3、泄落孔4设备,形成类似竹节的钢管。在振动下沉施工时,在四周填充砂石,对桩周淤泥质土进行改善,提高了单位长度的侧向摩阻力及端头承受力,相应减少了钢管桩长,减少投入。本工程试验较相同地质位置减少30%桩长。同时,因竹节(环向肋板)存在,可以提高抗拔力。
环形肋板2的作用是扩大桩基与桩周土的接触面积。同时,环形肋板2的存在,给砂石改良土质并提供孔道。环形肋板2宽度和环节高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加筋板3的作用是保证肋板2在受到高阻力的时候能够带动砂石下沉。
泄落孔4的作用是先形成环节的桩在过程中不断挤入桩周土,形成空隙,上层的沙土通过泄落孔4进行填充,保证整体改善。
具体在制造及其使用时先在肋板2上横向增加泄落孔4,以施工时增加沙土泄落通道,然后焊接环形肋板3和加筋板4于工厂加工的钢管1桩上,初次进行大致的施工放样,后准备砂堆到位,桩基位置精确放样,把沙堆收揽成外高内低状,开动振动锤,随着钢管1下沉,周围沙土随下沉,施工中采用铁锹或者木拔等将沙土送入沉降区域。
施工应注意在沉桩之前,在周边预留一定的填砂,避免填砂不足造成施工钢管桩施工中断。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普通螺旋钢管桩,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增加了边侧摩擦阻力,帮助钢管桩在施工时更加稳固,施工更加方便,解决了建筑领域中普通钢管桩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缩短了排水通道,改善及增大了软土边侧的摩擦力和端头的承受力,相应减少了钢管桩长,减少投入,同时由于因环形肋板的存在,提高了抗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4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水位深水斜坡基底护筒的运输支架
- 下一篇:可打桩水泥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