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下掺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4519.1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7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波;潘建华;高本成;赵云峰;赵志辉;景宏伟;徐猛;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永强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下掺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稠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下掺液系统,以降低稠油粘度,较小稠油举升阻力。
背景技术
粘度是流体内部某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流动时摩擦阻力的度量,能直观表征流体的流动性能。对于稠油来说,由于其粘度较大,因此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存在两大难题:①稠油粘度高,在地层中渗流阻力大,使得稠油向井筒中流动的阻力较大;②即使稠油能够流进井筒,但由于压降脱气和散热温降,稠油的粘度重新回升,给稠油举升带来困难。针对稠油在油层中渗流阻力较大的问题,常采用热处理油层技术,常见的有蒸汽吞吐、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等;针对稠油在井筒中举升困难的问题,常采用降粘技术,主要有加热降粘、掺液(包括掺化学剂、热流体或稀油)降粘等。
目前常见的掺液降粘工艺如图1所示。抽油杆14固接着抽油泵17深入到油管13中,油管13与套管11之间形成套管环空12,抽油泵17下方的油管上连接着封隔器19,所述封隔器19将套管环空12与油层16分隔开来;抽油泵17上方的油管上安装有掺液器15。掺入的液体进入套管环空12,再经掺液器15进入油管13中,与抽油泵17排出的稠油混合降粘后,再经油管13被举升到地面。泵上掺液存在的缺陷是掺液降粘效果有限,这是因为稠油只有经抽油泵17进入到其上方的油管13中,才能与其中的掺入液体混合达到降粘的目的;而在经油层16至抽油泵17这一过程中,稠油由于没有掺液,致使其粘度仍较大,使油层16中的稠油进入抽油泵17仍存在较大阻力。因此上述掺液工艺没有解决泵下稠油的降粘问题,导致其只适用于稠油粘度相对较低的、容易进泵的稠油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泵上掺液降粘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下掺液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泵下掺液系统,包括:
能下入到油气井套管中的管柱,所述管柱包括外管和嵌套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第一环空,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环空,所述外管上开设有掺液孔,以沟通所述第一环空和所述第二环空;
通过所述外管与所述管柱连接的封隔器,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掺液孔的下方;
固接在所述内管底部的抽油泵,所述抽油泵的泵筒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三环空,所述第三环空与所述第二环空连通。
如上所述的下掺液装置,所述外管固设有第一单流阀,所述第一单流阀设置在所述抽油泵下方的外管上,且所述第一单流阀能防止所述外管中液体回流。
如上所述的泵下掺液系统,所述抽油泵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单流阀,所述第二单流阀能防止进入所述泵筒中的液体回流。
如上所述的泵下掺液系统,所述第二单流阀下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内设置有预定数量的缓冲挡板,所述预定数量的缓冲挡板上均开设有通孔。
如上所述的泵下掺液系统,所述缓冲挡板的预定数量是2~5个。
如上所述的泵下掺液系统,所述预定数量的缓冲挡板上的通孔交错设置。
如上所述的泵下掺液系统,包括具有外接箍的上接头,所述外管通过所述外接箍与所述上接头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泵下掺液系统,所述上接头包括内接箍,所述内管通过所述内接箍与所述上接头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泵下掺液系统,包括下接头,所述下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单流阀的下部。
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的第二环空以及与之连通的第三环空做为掺入液通道,将掺液引入抽油泵下端,与油层产出的稠油混合,达到泵下掺液降粘的目的;
所述第二环空还可以做为洗井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依靠封隔器中的洗井通道进行洗井造成封隔器结构复杂的问题;
此外,优选方案中,在第二单流阀的下端设置具有通孔的缓冲挡板,使掺入液与进入外管中的稠油在进入抽油泵的泵筒之前,经缓冲挡板的搅拌以充分混合,使掺入液与稠油进行能量交换,更好地发挥掺入液降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泵上掺液工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泵下掺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封隔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上接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45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
- 下一篇:一种抽油井跨层分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