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53898.2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5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锡发;周士峰;王佳石;刘仁军;刘婧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道广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3/14 | 分类号: | E04C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 地址: | 2118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复合 腹板 木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复合模板的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牢固、耐候性强,使用寿命长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
背景技术
建筑业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每年都要修建大量的高层建筑,水坝,桥梁等,建筑模板是建筑工程种使用量最大的辅助施工材料之一,建筑模板的固定成为建筑工程安全及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用作支撑建筑模板面板的木梁由于用量大,性能要求高,成为制约模板造价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现有的全实木木工字梁制造工艺复杂,原材料品质要求高,采购困难,造价高;全胶合板木工字梁造价低,但是耐久性差,承载能力低,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设计研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性能优越,重量更轻、强度更大、不易形变、表面耐水耐酸碱等特点,使用寿命长,造价更加低廉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重量更轻、强度大、不易形变、表面具有耐水耐酸碱等特点,使用寿命长,造价更加低廉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它包括:腹板,连接在腹板上下两端的翼缘,所述的腹板包括中间的实木芯板和粘结在芯板外周的胶合板。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翼缘与腹板拼接处开有齿槽,腹板与翼缘拼接处开有与齿槽相适配的齿条,腹板与翼缘之间的通过齿条和齿槽榫接。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齿槽与齿条表面涂刷有胶黏剂,将翼缘与腹板牢固黏接。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翼缘外周粘结有塑料板。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腹板的长度为长度为100厘米~ 600厘米。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设计。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翼缘为实木材质制成,翼缘的宽度为6~8厘米。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设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结构设计合理,重量更轻、强度大、不易形变、表面具有耐水耐酸碱等特点,使用寿命长,造价更加低廉,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它包括:腹板(1),连接在腹板(1)上下两端的木质翼缘(2),所述的腹板(1)包括中间的实木芯板(3)和粘结在芯板(3)外周的胶合板(4)。
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翼缘(2)与腹板(1)拼接处开有齿槽,腹板(1)与翼缘(2)拼接处开有与齿槽相适配的齿条,腹板(1)与翼缘(2)之间的通过齿条和齿槽榫接。
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齿槽与齿条表面涂刷有胶黏剂,将翼缘(2)与腹板(1)牢固黏接。
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翼缘(2)外周粘结有塑料板。
以上所述的建筑用复合腹板的木工字梁,所述的腹板(1)的长度为100~600厘米。所述的翼缘(2)的宽度为6~8厘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道广建筑模板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道广建筑模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3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下一篇:原位输运性质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