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度分布可控的漆包线烘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3024.7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罗陵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南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30 | 分类号: | H01B1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分布 可控 漆包线 烘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烘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温度分布可控的漆包线烘焙装置。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一种绕组线,主要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烘炉温度的分布对漆包线的烘焙关系非常大,烘焙温度的均匀性依赖设备的加热、保温、热气对流等因素来满足。烘焙装置分为蒸发区和固化区,蒸发区以蒸发溶剂为主,固化区以固化漆膜为主,蒸发区要避免内部溶剂的气化现象,使漆包线光滑,固化区是漆基的交联固化反应,温度直接影响交联结成网状结构的漆膜,会直接影响漆包线的柔性、耐溶剂、耐刮、软化击穿等,固化主要取决于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因此蒸发区和固化区的分布温度控制决定漆包线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温度分布可控的漆包线烘焙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解决了现有漆包线烘焙装置温度分布可控差的问题,实现漆包线烘焙温度分段控制且温度分布可控。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温度分布可控的漆包线烘焙装置,包括烘焙装置、漆包线,所述漆包线固定输送支撑上,所述烘焙装置设有蒸发腔室、固化腔室、降温腔室,所述蒸发腔室与所述固化腔室之间设有蒸固分隔板,所述固化腔室与所述降温腔室之间设有固降分隔板,所述烘焙装置设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固定有控温装置、排废腔室,所述控温装置设置在所述蒸发腔室和所述固化腔室内,所述排废腔室设置在所述蒸发腔室内,所述排废腔室位于所述控温装置与所述蒸固分隔板之间,所述蒸发腔室底部设有换气装置,所述蒸发腔室与所述换气装置之间设有进气板,所述进气板连接升温腔室,所述升温腔室内设有空气净化腔,所述控温装置之间设有绝热管,所述控温装置与所述固化腔室的所述蒸固分隔板和所述固降分隔板之间也设有所述绝热管,所述控温装置为层状结构,所述排废腔室顶部设有排废动力装置,所述排废腔室设有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中间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上设有排气孔。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控温装置的层状结构由外向内设有可控绝热环、固定槽、石英加热管、加热腔室。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气板与所述缓冲腔室连接处为导热板且未设进气孔。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漆包线位于所述加热腔室、所述绝热管和所述排气腔的中心线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控温装置在所述蒸发腔室中设有3~10个。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控温装置在所述固化腔室中设有2~8个。
作为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控温装置都可以单独控制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换气装置和排废腔室,换气装置与排废腔室配合使用,换入升温腔室空气加热后,缓慢单向进入升温腔室、绝热管,将蒸发腔室内蒸发的有机溶剂通过排废腔室带走,使漆包线的涂敷漆中的有机溶剂的含量符合固化要求,可以调整控温装置的温度,改变温度分布,使漆包线不会出现沸腾和胶冻等现象;
(2)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蒸发腔室、固化腔室、降温腔室,使用蒸固分隔板和固降分隔板,蒸发和固化分隔不会干扰,也可以有效降低热量的浪费;
(3)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控温装置,控温装置横向均匀分布,控温装置之间设有绝热管,降低相邻控温装置之间的温度差值,使温度控制纵向为连续的曲线,实现漆包线烘焙温度分段控制且温度分布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分布可控的漆包线烘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废腔室的结构试验图。
图中:1、烘焙装置;2、换气装置;3、控温装置;4、漆包线;5、排废腔室;6、绝热管;101、蒸发腔室;102、固化腔室;103、降温腔室;104、蒸固分隔板;105、固降分隔板;106、固定支撑架;201、进气板;202、升温腔室;203、空气净化腔;301、可控绝热环;302、固定槽;303、石英加热管;304、加热腔室;401、输送支撑;501、排废动力装置;502、缓冲腔室;503、排气孔;504、排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南电工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西南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30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外套支柱绝缘子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直流低电感动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