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式电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2496.0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8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勤舟;李廷;刘中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诺柏恩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36 | 分类号: | G01F23/36;G01D5/165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电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的电位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隔离式电位器。
背景技术
电位器常用于传感器中,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位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工业应用中的传感器通常分为隔离式传感器和非隔离式传感器两种。普通的电位器就是一种非隔离式的传感器,它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或滑动系统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即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电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从而实现位移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
而针对隔离式传感器而言,现有技术中人们常常利用磁铁的牵引特性设计出了多种磁联动式传感器,如美国专利文献US2004/0221645A1即公开了一种利用磁牵引特性而设计出的燃料液位传感器,从该公开文献可以看出,该方案利用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耦合特性,在密封壳体的外部通过浮子带动第一磁铁转动,由第一磁铁牵动第二磁铁在密封壳体内部运动,第二磁铁作为密封壳体内部的动力源,通过第二磁铁带动连杆和接触件实现电位变化,从而达到液位检测的目的。
针对现有技术而言,虽然利用磁联动特性实现了很好的电气隔离,但是内部的第二磁铁仅仅作为一个动力点,其复杂的连接结构和接触件往往增大了磁铁的运动阻力,常常存在滞后特性,传感器的重复精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式电位器,既能实现电气隔离,满足特殊场景的应用需要,又能避免磁力牵引过程中的滞后特性,提高传感器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离式电位器,包括电路安装盒和旋转臂,其关键在于:所述旋转臂上嵌设有一颗主动磁铁,随着旋转臂的旋转,该主动磁铁能在所述电路安装盒的外表壁上滚动,在所述电路安装盒中设置有一块电路板和一颗与所述主动磁铁相吸的从动磁铁,所述从动磁铁在所述主动磁铁的吸引下可贴附着所述电路板滚动,在所述从动磁铁上连接有一可导电的柔性元件,该柔性元件设有第一接线端,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二接线端,随着从动磁铁在所述电路板上停留的位置不同,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输出不同的电阻特性。
作为进一步描述,所述柔性元件为金属丝,且该金属丝至少绕制成两段可变形的螺旋弹簧管,这两段螺旋弹簧管分别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在其中一段螺旋弹簧管的端头包裹所述从动磁铁,另一螺旋弹簧管套接在所述电路安装盒中的定位轴上,且金属丝的端头向外引出作为所述第一接线端。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电路板中设置有多段梳状导电条,所述多段梳状导电条沿一段弧线均匀分布,所述从动磁铁沿所述弧线滚动,并使得至少一段梳状导电条与所述柔性元件导通,在每段树状导电条上均连接有一参考电阻。
更进一步描述,在相邻两段梳状导电条之间连接有一等值的参考电阻,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在最边上的一段梳状导电条上。
作为另一种电路布局,在每段梳状导电条上连接有一个不等值的参考电阻,且多个参考电阻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所述第二接线端上。
为了便于接线,在所述电路安装盒上设置有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中的一路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该接线端子中的另一路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
为了保持旋转臂的稳定,所述旋转臂夹设在所述电路安装盒上,在所述旋转臂上还固定有连杆。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调试方便,传感器的反应灵敏,既能保证可靠的信号传输,又解决了其它传感方式所引起的滞后现象,而且可以做到很好的电气隔离,实现各种特殊应用场景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路安装盒1取下下盒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路安装盒1取下上盒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柔性元件1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电路板1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诺柏恩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诺柏恩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2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