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岩心夹持器及其方形导流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52333.2 | 申请日: | 2014-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9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民;胡俊;杨涛;伍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637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心 夹持 及其 方形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岩心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岩心夹持器及其方形导流槽。
背景技术
为了模拟采油过程中流体注入地层的过程,一般采用流体注入岩心模型的方式进行试验,用以考查流体在岩心的渗流特性。
现有的方岩心模型包括方岩心和方岩心夹持器,其中,方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管、橡皮管、夹持器密封盖、注入口以及出液口。在测试流体的渗流特性时,从注入口通过管线注入指定流体,流体流经方岩心后从出液口流出。现有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为一个细长的孔径约为2mm的孔道,孔道的开口与岩心端面相对设置。流体在方岩心的端面形成一个点对面的流动,模拟一个宏观油田化学驱近井地带注入模式来考查流体的渗流特性。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由于点对面的流动方式不利于流体的流动,同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现有的注入方式会存在死体积,即流体不能到达方岩心的某些角落位置,从而使试验得到的结论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增大了部分流体堵塞方岩心端面的几率。
因此,如何使流体更有利于注入方岩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该方形导流槽可以使流体更利于注入方岩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所述方形导流槽用于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和方形岩心端面之间,所述方形导流槽包括用于和所述注入口相对设置的导流板以及用于和所述方形岩心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支撑圈,所述导流板为正方形,所述支撑圈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边缘并且与所述导流板组成与所述方形岩心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多个所述通孔排列成多个圆周。
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多个所述圆周同心布置。
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每个所述圆周上的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
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多个所述通孔均为圆孔。
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mm。
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所述支撑圈的厚度为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包括用于和注入口相对设置的导流板以及用于和方形岩心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支撑圈,导流板为正方形,支撑圈连接于导流板的边缘并且与导流板组成与方形岩心相对设置的凹槽,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通孔。
在测试流体的渗流特性之前,将该方形导流槽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与方形岩心的端面之间,支撑圈与导流板组成一个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方形岩心的端面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通过多个通孔与注入口连通,从多个通孔注入的流体可以充满该腔体,流体与方形岩心的端面之间则形成一个面对面的流体流动模型,因此,本方案可以扩大流体与方形岩心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流体注入方形岩心中,还能使流体到达方形岩心内部各个角落,同时减小了流体堵塞岩心端面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方岩心夹持器,该方岩心夹持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形导流槽。该方岩心夹持器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方形导流槽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方形导流槽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方形导流槽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安装有方形岩心的方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
注入口-1、夹持器密封盖-2、方形导流槽-3、夹持器管-4、橡皮管-5、方形岩心-6、出液口-7、导流板-31、通孔-32、支撑圈-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2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