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化金属工件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2095.5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3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陆卫平;贾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3/12 | 分类号: | F27D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金属 工件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模具加热的智能化金属工件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玻璃模具企业普遍采用的用于等离子焊接加热炉,完全采用人工方式送料和取料,操作程序是:打开炉门,用长柄钳子或铲子将工件送入炉膛内,关上炉门将工件加热至设定温度,打开炉门取出工件,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这种加热炉的设计是将炉门设置在加热炉的一个侧面,以方便工人操作。但是这种加热炉具有明显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侧面设置的炉门在开关炉门时导致大量热量损失,使得炉内温度变化大。人工操作工件进出加热炉,加热时间不易控制,加之炉内温度变化大,实际加热温度就难以控制,因此影响后续焊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金属工件加热炉,解决进出模具时开关炉门造成的炉内温度变化大以及加热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智能化金属工件加热炉,包括本体和进出料机构,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进料孔,与进料孔对应位置设置进出料机构,所述进出料机构包括横向运动机构、纵向运动机构和载物台,所述横向运动机构控制载物台横向运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控制载物台纵向运动以进出进料孔。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运动机构包括横向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活动座沿横向固定座来回移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与活动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包括纵向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所述纵向固定支架与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架沿纵向固定支架来回移动,所述载物台与活动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向运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所述横向气缸的缸体与横向固定座固定连接,横向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包括纵向气缸,所述纵向气缸的缸体与纵向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纵向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料孔数量为6~8个。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加热炉底部开设常开的进料孔,避免了频繁开关炉门对炉内温度造成影响,容易控制加热炉温度,以获得良好的加热效果。同时底部开设进料孔配合载物台的运动,在加热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炉内热量通过进料孔散失,进料孔的总体面积必定小于现有技术中侧壁开门方式的炉门面积,加之以开设于加热炉底部,因此即使在进料孔为全开状态下其形成的热量损失也要小于现有技术,所以本技术方案的热能损失小,也就是能源利用率高。与进料孔相配合的进出料机构可通过载物台直接向炉内输送待加工工件,避免从加热炉底部难以进行人工取放工件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进出料机构也更为容易得控制工件在炉内加热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加图1及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智能化金属工件加热炉,包括本体1和进出料机构2,加热炉本体1主要构造与现有技术加热炉类似,本实施例中本体1为长方腔体,本体的四壁设置加热组件11,外壁则铺设多层保温层12。在本体1的底部设有八个进料孔3,进料孔3的个数设计是与生产量相匹配,一般是6~8个。与每个进料孔3对应位置设置进出料机构2,即本实施例中包含8个进出料机构2。
进出料机构2包括横向运动机构4、纵向运动机构5和载物台6。横向运动机构4由横向固定座41、活动座42和横向气缸43构成。横向固定座4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并成为活动座42的导轨,横向气缸43的缸体43a与横向固定座41固定连接,横向气缸43的活塞杆43b与活动座42固定连接,活动座42在横向气缸43的活塞杆43b来回运动下沿横向固定座41来回移动。
纵向运动机构5则由纵向固定支架51、活动支架52和纵向气缸53构成。纵向固定支架51与横向运动机构4的活动座42固定连接,纵向气缸53的缸体53a与纵向固定支架51固定连接,纵向气缸53的活塞杆53b与活动支架52固定连接,活动支架52在纵向气缸53的活塞杆53b来回运动下沿纵向固定支架51来回移动。
载物台6与活动支架52固定连接,因此在横向运动机构4的活动座42沿横向固定座41来回移动时,使得整个纵向运动机构5以及载物台6一同沿横向固定座41来回移动。其作用是使载物台6在一个便于放置工件的工作位置移动到加热炉底的进料孔3的正下方。而后活动支架52带动载物台6沿纵向固定支架51来回移动,使载物台6垂直通过进料孔3,而进出加热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外部控制器来控制横向气缸43以及纵向气缸53的工作时间即可实现工件的自动加热,并且加热时间可以得到精确控制,配合加热炉炉温的控制,工件加热效果一致性好,后续加工质量得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2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芯烧结承载工装
- 下一篇:多间隔饮用和储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