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起搏器手术的手术头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0947.7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4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0 | 分类号: | A61G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起搏器 手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用辅助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起搏器手术的手术头架。
背景技术
永久性人工起搏器植入术手术部位首选左锁骨下区域,为了保证手术区域的无菌性,往往要用6-8层无菌单将覆盖患者的头部。但是由于患者多为年龄大且心功能差的患者,厚重的无菌布单导致患者憋气有窒息感,而且无菌单直接遮盖在患者脸上,不利于医生观察患者在手术中的生命体征,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目前用于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头架较为笨重,造成使用和安装不方便。申请号为201320521350.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起搏器手术的手术头架,包括支架、卡槽和支架盖,支架盖上设置有无菌遮盖物,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枕垫,患者头部位于支架内。虽然支架的侧面开放,能够便于手术者观察患者,但是支架整体体积比较庞大,需要安装在手术床上,则必须将手术床配套设置卡槽的安装结构;而且每个人的头部大小不一,支架的大小也不可调节,如果支架设置较高,支架盖离面部太远,则保证不了手术的无菌性,如果支架设置较低,支架盖离面部太近的话,使用时,需要将患者头部放入支架内,比较费时费力,而且需要挪动患者,对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手术起搏器手术过程中能够满足手术区域无菌性的要求,又能使患者呼吸通畅,能够便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且体积小,安装方便,无需挪动患者身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起搏器手术的手术头架,包括支柱、固定夹、L形支撑杆、连杆以及遮盖机构,所述固定夹固定在支柱的下端,所述L形支撑杆的一端活动固定在支柱的上端,所述连杆的一端活动固定在L形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遮盖机构旋转固定在连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遮盖机构包括至少两根金属片、紧固旋钮和若干层无菌布,所述至少两根金属片的一端均重叠设置且均设有小孔,所述紧固旋钮穿过每一金属片的小孔并将至少两根金属片旋转固定在连杆上,若干层无菌布重叠设置并活动固定在金属片上。
进一步的,重叠设置的至少两根金属片中位于最上层金属片的上表面和位于最下层金属片的上表面上均设有若干固定钉,若干层无菌布通过所述固定钉上固定在至少两根金属片上。
进一步的,每一金属片的两端均设为弧形边。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层无菌布呈扇形。
进一步的,每一金属片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3cm。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为中空的金属杆,所述L形支撑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支柱的上端内部并通过旋钮连接,且能在所述支柱内上、下移动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撑杆的另一端中空,所述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L形支撑杆的另一端内,并通过旋钮连接,且能在所述L形支撑杆内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柱上设置伸缩机构,外加扇形遮盖机构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手术区域无菌性的要求,又能使患者呼吸通畅,且体积小,可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大的手术空间,安装方便,无需挪动患者身体且在术中更换至患者右侧进行手术时能随时调整头架的方向,不影响医生手术;同时患者头部两侧无任何遮挡物,能够便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方便及时执行吸氧等护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起搏器手术的手术头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起搏器手术的手术头架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支柱1、固定夹11、L形支撑杆2、连杆3以及遮盖机构4。
所述固定夹11固定在支柱1的下端,所述L形支撑杆2的一端活动固定在支柱1的上端,所述连杆3的一端活动固定在L形支撑杆2的另一端,所述遮盖机构4旋转固定在连杆3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09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套式枕垫
- 下一篇:一种手术床电木板第二段转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