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电热饭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50022.2 | 申请日: | 2014-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8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叶孝璐;叶瑞昌;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热 饭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炊具,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电热饭盒。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上班一族都有自带饭菜的习惯,电热饭盒作为常用的餐具,可以利用电源作为热源加热,便于外出携带饭、菜、汤等食物,为广大群众所欢迎。一般电热饭盒包括盒盖和饭盒本体,并且具有一条可以拆卸的电源线,在使用时候利用电源线与饭盒本体和电源插座连接对饭盒中饭菜进行加热,然而,人们在用饭盒带饭菜的时候不得不随身携带电源线,这就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如果有一天使用者忘记带电源线了,那么饭盒就失去了加热的功能。另外,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饭盒都采用复杂的结构实现盒盖与饭盒本体的连接,制造成本高,并且容易损坏,一旦损坏往往很难修复。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携式电热饭盒,该便携式电热饭盒可以有效解决电源线不便于携带的技术问题,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饭盒盖紧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电热饭盒。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便携式电热饭盒,包括上盖、下外壳、碗和电源线,所述碗放置于下外壳的上空腔内,下外壳的上空腔底面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在需要之时对碗中食物进行加热,且下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线的电源接口和控制加热的电源开关,所述下外壳侧边还设置有一开口向外的腔体,该开口向外的腔体用于在不使用电源线时将电源线收纳放置其中;所述与上盖相互接触的下外壳侧端面上设有一圈磁铁,所述与下外壳相互接触的上盖底端面上设有一圈相对应的异性磁铁;通过下外壳侧端面上设置的磁铁与上盖底端面上设置的异性磁铁在上盖扣合在下外壳上相接触时实现异性磁极相互吸合,使得上盖与下外壳之间紧密连接为一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开口向外的腔体中设有一个拉伸式抽屉,用于将电源线放置于抽屉中。使用时从抽屉中取出,不使用时将电源线放置其中。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便携式电热饭盒还包括一个端盖,该端盖用于在电源线放入开口向外的腔体后将开口向外的腔体封闭,防止电源线遗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外壳的上空腔内放置有2~3个矩形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优点主要表现在该便携式电热饭盒上盖和底部之间采用了磁铁的连接方式,无需增加另外的卡扣等装置就能实现产品的闭合,简化了饭盒盖与饭盒本体的连接方式,便于制造,同时美观大方;另外,本专利设计中的饭盒侧边出增加了一个开口向外的腔体,用来放置电源线,节省空间,也便于携带,减少了忘带电源线的机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电热饭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上盖1、下外壳2、碗3、开口向外的腔体4、电源接口5、磁铁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热饭盒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上盖1、下外壳2、碗3和电源线,所述碗3放置于下外壳2的上空腔内,下外壳2的上空腔底面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在需要之时对碗3中食物进行加热,且下外壳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线的电源接口5和控制加热的电源开关,所述下外壳2侧边还设置有一开口向外的腔体4,该开口向外的腔体4用于在不使用电源线时将电源线收纳其中;所述与上盖1相互接触的下外壳2侧端面上设有一圈磁铁6,所述与下外壳2相互接触的上盖1底端面上设有一圈相应的异性磁铁;通过下外壳2侧端面上设置的磁铁6与上盖1底端面上设置的异性磁铁在上盖1扣合在下外壳2上时相接触实现异性磁极相互吸合,使得上盖1与下外壳2之间紧密连接为一体。
其中,所述开口向外的腔体4中设有一个拉伸式抽屉,用于将电源线放置于抽屉中。使用时从抽屉中取出,不使用时将电源线放置其中。
所述便携式电热饭盒还包括一个端盖,该端盖用于在电源线放入开口向外的腔体4后将开口向外的腔体4封闭,防止电源线遗漏。
所述下外壳2的上空腔内放置有2个矩形状圆边碗3。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0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