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擦轮进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9946.0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4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邓昌义;黄帆;陈天野;杨通高;尤勇;傅冀庆;齐世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64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进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棒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轮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燃料棒进出TIG焊机焊室是通过压轮下压,产生的摩擦力完成动作的。具体动作过程为:燃料棒上到进料工位——压轮下压——电机转动——压轮下压保持,电机带动压轮转动——燃料棒进入TIG焊机焊室——压轮停转——压轮抬起——燃料棒焊接——焊接结束——压轮下压——电机转动——压轮下压保持,电机带动压轮转动——燃料棒出TIG焊机焊室——燃料棒下料到下一工位。该动作全部是由PLC控制系统中程序控制,采用此技术时,燃料棒被磨出磨痕的概率为100%,即每一根都会产生磨损,造成了燃料棒的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轮进料机构,能够实现燃料棒的无磨损加工。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擦轮进料机构,它包括气缸、支板、电机、电机支座、摩擦轮、支撑轮、支座、扭矩限制器、转轴、U形架、皮带轮、连接螺栓、螺母、直线导轨器和支架;气缸与支架的顶端连接;支架的侧端与支座连接;气缸的气缸杆通过螺母与连接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与支板的顶端连接;支板的侧端通过凹槽与直线导轨器连接,支板在直线导轨器的限制下在上下方向直线运动;支板的底端与U型架连接,U型架内设有转轴,电机设在电机支架上,直线导轨器与电机连接,电机的电机轴与皮带轮的上端连接,皮带轮的下端与转轴连接;转轴的中央设有摩擦轮;摩擦轮与扭矩限制器连接;摩擦轮的下端与燃料棒的上端直接接触;燃料棒的下端与支撑轮直接接触;摩擦轮通过摩擦力带动燃料棒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当燃料棒移动到指定工位后,事前调节好的扭矩限制器可以卡死摩擦轮,使转轴空转。
所述的连接螺栓上套有用于对支板的移动进行缓冲的弹簧。
所述的支座的材料为306不锈钢。
所述的摩擦轮的内部为不锈钢架,外部为丁腈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摩擦轮进料机构利用过载打滑原理,在燃料棒进入到指定工位后,通过扭矩限制器限制其继续转动,从而避免了在燃料棒上的磨痕的产生,实现了燃料棒的无磨损加工;通过在与气缸杆相连接的螺栓上设置弹簧,使得下压运动得到缓冲,并提高运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摩擦轮进料机构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气缸,2.支板,3.电机,4.电机支座,5.键,6.摩擦轮,7.燃料棒,8.支撑轮,9.支座,10.扭矩限制器,11.转轴,12.U形架,13.皮带轮,14.弹簧,15.连接螺栓,16.螺母,17.直线导轨器,1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摩擦轮进料机构包括气缸1、支板2、电机3、电机支座4、摩擦轮6、支撑轮8、支座9、扭矩限制器10、转轴11、U形架12、皮带轮13、弹簧14、连接螺栓15、螺母16、直线导轨器17和支架18。
气缸1通过螺钉与支架18的顶端连接;支架18的侧端与支座9连接。支座9的材料为306不锈钢,支撑整个机构。气缸1的气缸杆通过螺母16与连接螺栓15连接;连接螺栓15通过螺纹与支板2的顶端连接;连接螺栓15上套有弹簧14。支板2的侧端通过凹槽与直线导轨器17连接,支板2在直线导轨器17的限制下在上下方向直线运动,运动精度为0.1mm,同时弹簧14使得上下运动得到缓冲。支板2的底端与U型架12焊接。U型架12内设有转轴11,转轴1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挡圈固定在U型架12两端的圆孔中,以保证转轴11可以自由转动。电机3设在电机支架4上。直线导轨器17与电机3固定连接。电机3的电机轴与皮带轮13的上端通过键连接。皮带轮13的下端与转轴11通过键连接。电机3通电后,在电机轴的带动下,皮带轮13转动,并带动转轴11转动。
转轴11的中央设有摩擦轮6,摩擦轮6与转轴11之间通过键5连接。摩擦轮6与扭矩限制器10连接,扭矩限制器10调节预紧力,当达到预紧力时,可以卡死摩擦轮6使其不再转动。摩擦轮6的下端与燃料棒7的上端直接接触。摩擦轮6内部为不锈钢架,外部为丁腈橡胶,丁腈橡胶直接与燃料棒7接触。燃料棒7的下端与支撑轮8直接接触,支撑轮8对燃料棒7起支撑作用。在转轴11的带动下,摩擦轮6可以转动并通过摩擦力带动燃料棒7向左右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9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型工件运输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轴承打标机的送料装置用自动调节输送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