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织伞形凸纹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8406.0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5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龚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明恒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80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伞形 凸纹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针织伞形凸纹布。
背景技术
纬编是针织之一,以一根或若干根纱线同时沿着织物的横向,循序地由织针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物。纬编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类。纬编中,纱线是从机器的一边到另一边做横向往复运动(或圆周运动),配合织针运动就可以形成新的针织线圈。纬编针织物纱线走的是横向,织物的形成是通过织针在横列方向上编织出一横列一横列的上下彼此联结的线圈横列所形成的,一横列的所有线圈都是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的。纬编针织物可以在横机或圆机上完成。
目前用于制作各类针织服装所用布料表面较不紧密、表面多为平滑构造,无立体感或者立体感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伞形凸纹布,以克服现有的很多布料表面较不紧密、表面多为平滑构造,无立体感或者立体感差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针织伞形凸纹布,该布设有由两针道的上针盘和一针道的下针筒针织形成的花型,该花型八路一循环;该花型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第一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二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四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七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八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
进一步地,上述花型采用100D/48F涤纶、75D/36F黑丝涤纶、300D/144F网络丝为原料。
更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路、第三路、第五路、第七路分别穿入100D/48F涤纶,上述第四路、第八路分别穿入75D/36F黑丝涤纶,上述第二路、第六路分别穿入300D/144F网络丝。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花型的设置使得针织伞形凸纹布表面凹凸感强,里层手滑细腻,具有粗犷豪放之感,且面料表面还具有少许毛圈呈现在外表面,看起来很像小蘑菇,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是针织外衣的理想面料。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蘑菇布的花型结构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低,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蘑菇布的花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表示上针盘成圈组织、“∧”表示下针筒成圈组织、“凵”表示下针筒集圈组织、“—” 表示浮线组织。
继续参照图1,针织伞形凸纹布,该布设有由两针道的上针盘和一针道的下针筒针织形成的花型,花型采用100D/48F涤纶、75D/36F黑丝涤纶、300D/144F网络丝为原料。该花型八路一循环,该花型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第一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二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四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七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八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上述第一路、第三路、第五路、第七路分别穿入100D/48F涤纶,上述第四路、第八路分别穿入75D/36F黑丝涤纶,上述第二路、第六路分别穿入300D/144F网络丝。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明恒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明恒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8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导流板的织袜机用风门
- 下一篇:织机的经纱弯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