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缺陷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47847.9 | 申请日: | 2014-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5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安;张士华;孙永泰;史永晋;初新杰;田海庆;田凯;高慧;傅忠尧;崔希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30;G01N27/83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 地址: | 2570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缺陷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管道缺陷检测装置,应用于油气管道无损检测。
背景技术
油气输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内部介质腐蚀、外部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因素,易产生变形、腐蚀等缺陷或损伤,需要定期对管线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这些缺陷,防止出现油气泄漏。目前油气管道缺陷检测较多采用漏磁检测器或超声检测器进行,但无法获取管道内形变信息,还需利用变形检测器进行一遍内变形检测;另外在进行漏磁检测或超声检测过程受管道内变形的影响,缺陷传感器无法始终与管道壁紧密接触,当缺陷传感器与管道壁存在间隙的时候,需要对测量值进行修正,否则会大幅度降低检测数据分析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进行管道缺陷检测和形变检测的管道缺陷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缺陷检测装置,主要由主体1、支座2、角位移传感器3、测距传感器4、探头杆5、板簧6、缺陷传感器7、里程模块8和数据采集存储传输模块构成,其中:主体1是在轴向设置的中轴两端固定软性皮碗;支座2和角位移传感器3、测距传感器4、探头杆5、板簧6、缺陷传感器7均为多个并均匀设置在主体1的中轴外周;数据采集传输模块设置在主体1上;探头杆5一端固定连接缺陷传感器7,另一端与支座2铰链;板簧6设置在探头杆5与主体1中轴之间;角位移传感器3设置在支座2上,并与探头杆5构成角度旋转配合;测距传感器4设在支座2上部;里程模块8设置在主体1的中轴上。
所述的缺陷传感器7为霍尔传感器或者为超声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对管道内变形和缺陷进行检测,并且能计算出探头与管道内壁的间隙,修正检测缺陷检测值,有利于检测数据的准确量化识别,提高了整体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管道缺陷检测装置正常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2为管道缺陷检测装置遇到变形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支座 ,3、角位移传感器,4、测距传感器,5、探头杆 ,6、板簧,7、缺陷传感器, 8、里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1和2,管道缺陷检测装置包括主体1、支座2、角位移传感器3、测距传感器4、探头杆5、板簧6、缺陷传感器7、里程模块8和数据采集存储传输模块构成。探头杆5一端固定连接缺陷传感器7,一端连接角位移传感器3,同时角位移传感器3的感应头与支座2固定,支座2上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4。管道缺陷检测装置周向均匀布置多组支座2、角位移传感器3、测距传感器4、探头杆5、板簧6、缺陷传感器7,每一组为一个通道。管道缺陷检测装置主体1内设有数据采集存储传输模块(如包括电源模块和存储模块、传输模块的PLC处理器),用于传感器供电和数据记录、传输。若缺陷检测为漏磁检测原理,则主体1还包括磁路系统,对管道壁进行磁化。
管道缺陷检测装置的作用是对管道变形和缺陷进行检测,具体过程为:管道缺陷检测装置放入管线中,利用管线输送的介质或者外部注入的介质在管道缺陷检测装置前后形成压力差推动管道缺陷检测装置沿管线前进。前进过程中,探头杆5在板簧6的作用下向外张,导致缺陷传感器7紧密接触管壁,缺陷传感器7记录缺陷信号。角位移传感器3的感应头固定于支座2上,角位移传感器3记录探头杆5与支座2之间的旋转角度。测距传感器4测量其本身到管道内壁的距离。里程模块测量管道检测装置行走里程。
管道缺陷检测数据分析过程为:
步骤1:在检测之前需要根据实验的方法建立缺陷传感器5在距离检测面不同间隙下的检测修正函数,F(t,A),(其中t为缺陷传感器距离检测面的间隙,A为有间隙情况下的检测值)
检测完成后,通过管道缺陷检测装置专用接口进行数据交换,读取数据进行预处理,所有角位移传感器3的信号根据标定值转化为探头杆5与支座2的角度值,测距传感器4的信号转换为支座开孔中心距管道内壁的距离值。
步骤2:读取需要分析的某一缺陷数据,包括里程值X1,缺陷值A1,角值B1,通道编号N1,计算H1,X2。
H1=L1×sin(B1)+H1,X2=X1-L1×cos(B1)
(其中:L1为探头杆长度,H1为缺陷传感器7的厚度+支座2开孔中心距离主体1中心的距离。)
步骤3:读取里程值为X2处的N1通道的距离值C1,并计算H2,t1。
H2=C1+H1,t1=H2-H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7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