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筒式电磁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7571.4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2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秦礼康;代雨波;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12/10 | 分类号: | A23N1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电磁 炒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筒式电炒锅,尤其涉及一种滚筒式电磁炒锅;属于食品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滚筒式炒锅是广泛用于对谷物、干果类、油料类、干货类、茶叶、咖啡豆等农副产品或食品进行干燥或焙炒的一种设备。目前,滚筒式炒锅的加热装置通常为煤炉、气化炉或电热装置炉。煤炉、气化炉均为明火,不仅安全性较差、容易污染环境,而且无法设置保温隔热层。电热装置主要为红外加热装置或微波加热装置,红外加热装置是通过对周边空气对流和扩散将自身的热量传给需加热的物体,为间接加热方式;热效率低、能耗高。微波加热装置是利用电磁波辐射引起食物内部分子振动,产生热量;为了防止微波泄露而伤害人体,微波炉都采用密闭结构,因此炒制加工过程中不能通过颜色和气味判定物料的熟化程度,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另外,由于炒锅的内壁比较光滑,转动过程中物料容易堆积在锅体底部、难以实现翻炒,存在受热不均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物料受热均匀、便于判定物料熟化程度的滚筒式电磁炒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通过托轮支承在机架上的滚筒式锅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该锅体转动的电机、位于所述锅体下方的加热装置;锅体的内壁有若干倾斜布置的刮板,所述传动装置由固定在锅体上的大链轮、固定在电机上的小链轮、连接在该小链轮与大链轮之间的链条构成;所述加热装置由固定在机架上的线圈架、固定在该线圈架上的三个电磁线圈组构成,各所述电磁线圈组由三个电磁线圈构成。
机架上有将加热装置以及锅体笼罩的罩壳,该罩壳中有隔热层;机架上固定有风扇。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锅体内壁设置了若干倾斜布置的刮板,因此可避免物料沉积在锅体底部、实现均匀翻炒;由于采用电磁线圈替代微波加热装置或红外加热装置,不仅提高了热效率,而且无需停机即可通过观察物料色泽和气味来判断其熟化程度。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物料受热均匀、便于控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锅体1、电磁线圈2、控制箱3、隔热层4、托轮5、风扇6、电机7、机架8、链条9、大链轮10、罩壳11、刮板12、小链轮13、箱门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滚筒式锅体1的内壁有若干倾斜分布的刮板12,该锅体通过四个托轮5支承在机架8上;固定在该机架上的电机7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锅体1转动,锅体1的下方有固定在机架8上的加热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由固定在锅体1上的大链轮10、固定在电机7上的小链轮13、连接在该小链轮与大链轮10之间的链条9构成;所述加热装置由固定在机架8上的线圈架(图中未标示出)、固定在该线圈架上沿锅体1外壁弧线方向分布的三个电磁线圈组构成,各所述电磁线圈组由沿锅体1外壁母线方向分布的三个电磁线圈2构成。为了便于操作和控制,机架8上固定有控制箱3,该控制箱中有与各电磁线圈2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
为了给所述控制电路板降温,机架8上固定有风扇6;为了避免热量损失,机架8上固定有将加热装置以及锅体1笼罩的罩壳11,该罩壳中有隔热层4;为了便于观察,在罩壳11上设有箱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7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切片洒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水果除皮去核切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