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胸排气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47441.0 | 申请日: | 2014-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9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李琛;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华 |
| 主分类号: | A61M1/04 | 分类号: | A61M1/0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胸 排气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气胸排气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闭合性气胸是临床的一个常见急症。主要症状是肺被压缩后引起的呼吸困难,常危及生命。临床处理的主要手段是排出胸腔内的气体,使肺复张,解除呼吸困难等症状。现有的装置主要由一个大玻璃瓶和带两孔的胶塞组成。使用时在瓶中注入生理盐水,连接留置管的进气管末于水平面下1~2cm左右,排出气体通过高出水面的管排出引流玻璃瓶。其缺点是体积大,携带不方便,需时刻低于穿刺部位,易导致逆行感染。还有的常规传统的闭式引流术需在特定的环境,一定的时间准备,较熟练的技术操作,而且因引流管粗,有水封瓶,也会给病人造成较剧烈的疼痛及活动不便,还需家人的陪护。引流管的脱落会造成开放性气胸,纵隔扑动,危及生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胸排气连接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的主体为柱体,横截面为椭圆形,柱体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可拆卸的穹窿型盖帽,上盖帽上设有排气孔E;主体内部由四个腔道组成,即空气腔、渗液收集腔、D腔、B腔;空气腔、渗液收集腔中间设有水平向隔板,隔板上设有单向活瓣;空气腔、D腔、B腔一端并联于主体椭圆形长轴端一侧的接口C,且与胸腔留置管外端连接;接口A1与B腔连通(用于负压吸引、连接引流袋),位于穿插过柱体的下端面的B腔末端;接口A2与D腔连通(用于注入生理盐水、药物),位于穿插过柱体的上端面的D腔末端;接口J位于空气腔的上端面上;接口I位于渗液收集腔下端面上(可接通注射器、引流袋);在D腔、B腔水平段之间即空气腔通向接口C的位置上设有鸭型嘴F1(其作用是胸腔积气只能由胸膜腔向空气腔单向排放);在空气腔上端面上设有鸭型嘴F2(其作用将F1排除的气体通过空气腔上部向主体与上盖帽之间单向排放)。
进一步,所述的排气孔E位于上盖帽靠外侧部位。
进一步,所述的D腔位于主体内左侧,呈水平并向上竖直折弯型状,穿插过柱体的上端面;所述的B腔位于主体内左侧,呈水平并向下竖直折弯型状,穿插过柱体的下端面。
进一步,所述的接口A1、接口A2、接口J、接口I上均设有螺旋帽。
进一步,所述的D腔与B 腔呈轴对称。
进一步,所述的隔板设在B腔的竖直段的上部位置。
进一步,所述的鸭型嘴是由两片橡胶膜组成的对合型单向活瓣。
进一步,所述的接口C与胸腔留置管外端连接方式为螺旋扣形式。
进一步,所述的鸭型嘴F1开口朝向空气腔,鸭型嘴F2朝向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体积小、携带方便,无特殊体位要求;可以解决闭式引流管易堵塞的情况;连接器易于消毒,可有效防止逆行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口J、2.接口A2、3. D腔、4. 鸭型嘴F1、5.接口C、6. B腔、7.接口A1、8. 接口I、9.渗液收集腔、10.单向活瓣、11.隔板、12.空气腔、13. 鸭型嘴F2、14.接口E。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材料、附件均为市场上公开销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华;,未经刘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7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封闭负压引流护创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力气流分级机分级室引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