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改性能量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44008.1 | 申请日: | 2014-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6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丁选明;范玉明;肖杨;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5/38;E02D5/34;F24J3/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改性 能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及桩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量桩。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清洁能源,且分布广、造价低、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电能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是一种有效利用绿色能源的方式。
能量桩是将传热管埋设在桩基础中,通过桩基与周围大地形成热传递系统。桩身作为热量存储和传输主体,需要其较好的热量存储能力和热传输性能。传统的能量桩桩身材料主要采用混凝土、碎石和钢材等,虽然钢桩具有很好的热传导性能,但钢材成本很高,在建筑工程应用不多,而混凝土和碎石的热量存储能力和热传输性能一般。此外,混凝土材料虽然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但是其抗拉强度不高。在桩基受到水平荷载或者竖向偏心荷载作用时,在桩身产生弯矩,当弯矩过大时容易造成受拉区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这是一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将石墨烯和混凝土结合形成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能量桩桩体材料,不仅能提高桩身的热传递性能和热量存储能力,还能提高桩身强度。同时,采用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导热液体,可以大幅提高热泵导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传统能量桩热传导效率低、强度不高的缺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石墨烯改性能量桩,包括桩体、桩帽、传热管、钢筋笼、地热泵和集热器。
所述桩体底端密封,顶端由桩帽封堵。
所述传热管的中段绑扎在钢筋笼上,置于桩体内部。所述传热管的两端伸出桩帽,分别与集热器连接在一起。所述地热泵串接在传热管上,位于桩体外部。
所述桩体是由石墨烯和混凝土的混合物浇筑而成的。
所述传热管中有导热液。
进一步,所述桩体通过沉管灌注、预制或现浇制成。
进一步,所述传热管为PVC管、PE管或金属管。
进一步,所述导热液为石墨烯分散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石墨烯是当今热传导效率最高的材料之一,因此石墨烯和混凝土复合材料较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导热性能,因此桩身热传输效率极高。(2)由于石墨烯导热能力极高,采用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导热液体,大幅提高了热泵导热效率。(3)石墨烯是迄今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物质,因此通过石墨烯改性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采用石墨烯和混凝土复合材料作为能量桩的桩身,不仅能提高桩身的热传递性能和热量存储能力,还大大提高了桩身材料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3、4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是图3中的B-B剖面示意图。
图中:桩体(1)、桩帽(101)、回填材料(102)、传热管(2)、导热液(201)、钢筋笼(3)、活动接头(4)、地热泵(5)、集热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石墨烯改性能量桩,包括桩体1、桩帽101、传热管2、钢筋笼3、活动接头4、地热泵5和集热器6。
所述桩体1底端密封,顶端由桩帽101封堵。
所述传热管2的中段绑扎在钢筋笼3上,置于桩体1内部。所述桩体1是由石墨烯和混凝土的混合物浇筑而成的。
所述传热管2中充入导热液201。进一步,所述导热液201为石墨烯分散液。此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分散液,是石墨烯分散在水或其他导热液体中而成的。
所述集热器6是一个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密闭容器。集热器6为集热部件或装置。
所述传热管2的两端伸出桩帽101,分别与集热器6连接在一起,即所述传热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集热器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4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混凝土支护锚索桩
- 下一篇:一种海水塔悬挂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