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41509.4 | 申请日: | 2014-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1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波;江龙跃;张治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5B35/18 | 分类号: | B65B35/18;B65B23/2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平板玻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薄平板玻璃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采用浮法工艺大规模生产超薄(1.2~0.3mm)及极薄(≤0.3mm)平板玻璃已成为趋势。在锡槽成型后,平板玻璃带用辊道线被输送至下道工序,经过退火,平板玻璃带表面温度已降至70℃以下,再经过切割后,平板玻璃带变成了平板玻璃板。最后,把成品的平板玻璃,用平板玻璃吸取装置,将平板玻璃吸取并放入包装箱中。
现有的平板玻璃吸取装置,在机械手的取板上设置多个支架,每个支架连接有一个吸盘,吸盘上接负压吸气管,通过吸气管的负压带动吸盘吸附平板玻璃板。这种平板玻璃吸取输送装置的吸盘直径较大,通常在10cm以上,吸盘所占面积较小,吸附力过于集中。在抓取普通厚度(≥1.2mm)玻璃板时,使用情况较好。然而,若是吸取(1.2~0.3mm)及极薄(≤0.3mm)平板玻璃,由于玻璃板厚度极薄,局部吸附受过大容易使玻璃板碎裂,机械手作业(提起、扭动、推进)容易使玻璃板闪裂。
发明内容:
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平板玻璃吸取装置在吸取超薄平板玻璃容易碎裂、闪裂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箱盖板和气孔板组成的箱体,箱体的空腔内设有一组支撑隔板,箱盖板上设有一组开孔,每个开孔都连接有一个吸气管,气孔板上设有一组气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孔板的每个气孔中都设有一个吸盘;
所述的气孔板上粘接软质橡胶垫,且软质橡胶垫上设有一组孔眼,每个孔眼与气孔板的每个气孔形成对应配合;
所述的箱盖板上的每个开孔连接的一个吸气管上都设有一个球阀。
所述支撑隔板是纵横交错分布在箱体的空腔内。
为了解决现有的平板玻璃吸取装置,在吸取超薄平板玻璃容易碎裂、闪裂的问题,本发明根据以下的思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是增加吸附面积,以分散吸附力;二是增加一层挡板,来代替超薄平板玻璃承受提升、放下的过程的空气阻力。
据此,我们设计出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由箱盖板、气孔板和支撑隔板组成的空腔,气孔板上设置多个气孔,每个气孔外接吸盘或是在气孔板上外粘一层与气孔板的每个气孔形成对应配合的软质橡胶垫,在箱盖板上接吸气管,接吸气管设置球阀,用于驳接负压气源。
所述的气孔板上的气孔与软质橡胶垫上的孔眼直径为5cm以下。
所述的吸盘直径为10cm以下。
所述的气孔板,可以在抓取超薄平板玻璃的动作过程中,将玻璃板被吸附、紧贴在气孔板上,使提起超薄平板玻璃无需承载空气阻力,在推进玻璃板时整个玻璃板都可用气孔板做支撑来抵挡空气阻力。
所述的支撑隔板可以支撑气孔板的吸力且将箱盖体的空腔分隔成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空腔,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使用空腔,以节省负压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解决了现有的平板玻璃吸取装置,在吸取超薄平板玻璃容易碎裂、闪裂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超薄平板的损坏率。同时,本发明还能达到对吸力的局部的独立控制,大大节省了能源耗损。所以,本发明能为超薄平板生产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有软质橡胶垫的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软质橡胶垫构示意图;
图6为设有吸盘的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一种超薄平板玻璃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箱盖板1和气孔板2组成的箱体,箱体的空腔10内设有一组支撑隔板3,箱盖板1上设有一组开孔5,每个开孔5都连接有一个吸气管6,气孔板2上设有一组气孔4。
所述的气孔板2的每个气孔4中都设有一个吸盘8;
所述的箱盖板1上的每个开孔5连接的一个吸气管6上都设有一个球阀7;
所述支撑隔板3是纵横交错分布在箱体的空腔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1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