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0555.2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6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芝;王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24 | 分类号: | G01L5/2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预紧力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属螺栓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螺纹连接是最常用的一种连接固定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保证被连接件承受一定载荷时,被连接零件能可靠和正常工作。这就要求作为连接用的螺栓,在拧紧后具有足够的轴向预紧力。市面出售的预紧力测量装置,工作原理是测定拧紧扭矩,根据经验公式间接计算得出预紧力。实际实现的预紧力受表面粗糙度、刚性和加工尺寸波动等因素影响,与计算得出的预紧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螺栓拧紧可靠性设计和确认时,不能仅根据计算值进行判断,而应该将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现有预紧力测量装置非常复杂,造价昂贵,小微企业在成本上难以承受。因此在螺栓连接的质量检测方面,小微企业往往只对螺纹的加工尺寸进行检查,无法对螺栓的实际连接强度进行检查确认,对螺纹连接可靠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所以设计一台能够简单测量并读取拧紧参数、造价和使用成本低的螺栓拧紧参数测量装置就很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装置利用常用的称重传感器和测力扳手,分别对螺栓拧紧时的预紧力和拧紧扭矩进行测量,并通过研究拧紧过程中扭矩与预紧力的时时关系,得出螺栓拧紧过程的相关规律和参数;对于螺栓的质量等级,可通过测量螺栓被拧断时的预紧力大小得出。整个测量装置的组成简单、成本低廉,非常实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包括:压力块、测试螺栓、内螺纹柱、压力检测单元、数据线、显示器、连接螺栓、螺帽、安装板和固定连接螺栓。其中安装板和压力检测单元通过固定连接螺栓和螺帽连接;内螺纹柱和安装板通过连接螺栓可靠连接;压力块放置在压力检测单元的内环端面上;测试螺栓穿过压力块预拧入内螺纹柱;压力检测单元通过数据线和显示器联接起来。
使用时打开显示器的开关,即可对螺栓拧紧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进行测量操作时,通过测力扳手将被测试螺栓拧紧,拧紧过程当中的扭矩值可通过数显测力扳手直接读取,预紧力通过压力块传递给压力检测单元,由压力显示器直接读取,整个测试过程非常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仅通过采用称重传感器和测力扳手,即可实现对拧紧过程相关拧紧参数的监控,并且零部件少、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螺栓、压力块和内螺纹柱均可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调整,适应性强,特别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的小微企业采用,量化了企业对预紧力、摩擦系数的监控,提高了螺栓连接设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压力块;2是测试螺栓;3是内螺纹柱;4是压力检测单元;5是数据线;6是显示器;7是连接螺栓;8是螺帽;9是安装板;10是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由压力块1、测试螺栓2、内螺纹柱3、压力检测单元4、数据线5、显示器6、连接螺栓7、螺帽8、安装板9和固定连接螺栓10所组成。其中安装板9和压力检测单元4通过固定连接螺栓10和螺帽8连接;内螺纹柱3和安装板9通过连接螺栓7可靠连接;压力块1放置在压力检测单元4的内环端面上;测试螺栓2穿过压力块1预拧入内螺纹柱3;压力检测单元通过数据线和显示器联接起来。即可对螺栓拧紧过程中的预紧力进行监控。
进行测量操作时,通过测力扳手将测试螺栓2拧紧,拧紧过程当中的扭矩值可通过数显测力扳手直接读取,预紧力通过压力块3传递到,由压力显示器直接读取,整个测试过程非常简单方便。
根据企业需要,可以把测量装置固定在手推车上,实现在不同工作区域进行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0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