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免疫亲和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39763.0 | 申请日: | 2014-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0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谢刚;王松雪;付晓玲;雷达;刘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源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曲霉 毒素 b1 玉米 赤霉烯酮 复合 免疫 亲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免疫亲和柱。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并鉴定出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 等17 种之多,其结构特征为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能引起人急性中毒死亡,与人的肝癌有密切关系,能使家畜、家禽及多种实验动物诱发癌症,国际癌症中心 将其定为一类致癌剂,其中B1、B2、G1、G2 是最主要的毒素物质,而AFB1 是目前发现的真菌类毒素中毒性最大、污染范围最广的毒素之一。在世界不同地区都发现了这些真菌大量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酚的二羟基苯酸的内酯结构,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首先由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得出。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导致动物流产、死胎、返情等生殖异常现象,对家禽、猪、牛和羊的影响较大,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止,据世界粮农组织公布已有19个国家制定了食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标准。
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及精密仪器分析法。其中,免疫分析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以对样品中的真菌毒素进行快速的定量、定性检测;精密仪器分析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法,可以对样品中的真菌毒素进行精确定性、定量分析,是真菌毒素检测的确认方法。但是,由于需要检测样品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各种各样,要想使这些检测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则需要将样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前处理。
免疫亲和柱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用适当的方法将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上,以便有效的分离、纯化目标物质,具有选择性高、富集能力强等优点,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样本前处理,可以更好的消除影响因素,减小基质效应,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复合免疫亲和柱,用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疫亲和柱由柱管、琼脂糖凝胶、筛板、上下帽组成;琼脂糖凝胶上偶联了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和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由上下各一块筛板固定在柱管底部;柱管的两端分别盖有上帽和下帽。所用琼脂糖凝胶为CNBr-Sepharose 4B;每根亲和柱所含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和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分别为0.4 mg -1mg和0.5 mg -2mg,以及含0.3ml-0.5ml琼脂糖凝胶;使用3ml或1ml的柱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疫亲和柱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抗体预处理:将纯化好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及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置于pH8.3含有0.5M NaCl的0.1M NaHCO3缓冲液中透析12h;
(2)凝胶活化:称取适量的CNBr-Sepharose 4B干粉,用1mM盐酸浸泡使其充分溶胀后,在砂心漏斗中用pH8.3含有0.5M NaCl的0.1M NaHCO3缓冲液快速抽洗3次;
(3)偶联:将活化好的凝胶加入到透析好的抗体溶液中,迅速混匀,室温下震荡充分反应2h,在砂心漏斗抽滤中用5倍体积的0.1M NaHCO3缓冲液抽洗;
(4)封闭:将凝胶转入5倍体积pH8.0含 0.5M NaCl的0.1M Tris-HCl缓冲液中,室温下震荡充分反应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源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源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9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