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定位高精度电钻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39088.1 | 申请日: | 2014-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祁长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用朴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45/14 | 分类号: | B23B45/14;B23B49/02;B23B45/02;B23Q17/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高精度 电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定位高精度电钻。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建筑梁、板、柱、墙等的加固,装修、墙安装、支架、栏杆、广告牌、钢结构厂房等安装需要钻孔,但是现有的电钻由于缺少定位装置,使所钻孔的位置度很难得到保证,另外,钻头的进给量是靠人力给进,钻孔的深度不可控、垂直度也不能有效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定位高精度电钻,解决现有技术中电钻钻孔定位不准确、垂直度不高、钻孔深度不可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定位高精度电钻,包括壳体、钻头、设于壳体内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钻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套管之间上下滑动连接,定位杆的下端设有可在工件表面定位的定位件。
所述定位杆设置有3根,三根定位杆以钻头的中心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三根定位杆使定位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电钻钻孔的精确度。
所述定位件为定位吸盘。定位吸盘可在不损坏工件表面的情况下,使定位杆可靠定位于工件表面。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设有人机交互界面;位移传感器通过检测其与工件表面之间的位移,测量钻头钻孔深度,当达到控制单元设定深度,控制单元切断电机工作电源。
所述套管上还设有电动夹紧装置,所述电动夹紧装置与控制单元电连接;钻孔深度达到设定深度时,控制单元启动电动夹紧装置夹紧定位杆,壳体停止下行,与壳体连接的钻头停止下行。
所述位移传感器为无线位移传感器,无线位移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选用无线位移传感器可减少线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将定位杆安装于带加工孔附近,以钻头在工件表面的投影能够覆盖代加工孔为准,接通电机电源,套装在定位杆上的套管对钻头起导向作用,从而保证钻孔位置的精确度和孔的垂直度;设置了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钻孔深度,并由控制单元输出控制,实现钻孔深度自动控制;同时配备了电动夹紧装置,能够在切断电机电源的同时,进一步阻止钻头下行,保证钻孔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中:1、壳体;2、钻头;3、套管;4、定位杆;5、定位吸盘;6、位移传感器;7、人机交互界面;8、电动夹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可定位高精度电钻,包括壳体1、钻头2、设于壳体1内的电机和传动机构,钻头2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传动连接。套管3安装于壳体1上,定位杆4贯穿套管3,与套管3上下滑动连接,电动夹紧装置8设于套管3上,用于锁止定位杆4。
定位杆4的上端连接限位块,防止定位杆4脱出,定位杆4的下端连接定位件,优选定位吸盘5,可在不损坏工件表面的情况下,使定位杆4可靠定位于工件表面。为能够获得更高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电钻钻孔的精确度,定位杆4设置有三根,三根定位杆4以钻头2的中心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
位移传感器6连接于壳体1上,检测探头朝向工件表面,安装时,应尽可能接近钻头2,以获得较高精度的钻孔深度。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控制单元与人机交互界面7双向信号连接,人机交互界面7可采用触摸屏,用于设定钻孔深度。位移传感器6选用无线位移传感器6,以减少繁琐的电路连接关系,无线位移传感器6与控制单元通过无线网信号连接。
工作时,首先在工件表面找准待钻孔位置,然后安装通过定位吸盘5将固定定位杆4定位工件表面,定位完成后,启动电钻和位移传感器6,位移传感器6检测其与工件表面之间的位移,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计算钻头2行程,从而获知钻孔深度;当达到预设的钻孔深度时,控制单云立即发出信号切断电机供电电源,同时启动电动夹紧装置8,锁止定位杆4,阻止电钻继续下行,从而得到理想深度的加工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用朴合金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用朴合金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9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