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供水的恒温恒湿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7273.7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5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才;李新焱;张宝剑;魏国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B01L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8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供水 恒温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恒湿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供水的恒温恒湿试验机。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的很多产品在出厂前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包括测试产品的质量及产品的使用性能等各项指标,通过一系列的完整测试以降低产品的不良品率。其中,恒温恒湿试验机是用于检测材料在各种环境下性能的设备,可试验各种材料的耐热、耐寒、耐干和耐湿性能。适合电子、电器、通讯、仪表、车辆、塑胶制品、金属、食品、化学、建材、医疗、航天等制品检测质量之用。目前,市场上已有较多类型的恒温恒湿试验机,恒温恒湿试验机在对材料进行检测时,需要不断地往试验机供水,以确保试验的正常进行。但现有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在使用时,水泵先往试验箱外的二个水盒分别加水,再由水盒给试验箱内的感湿槽、加湿槽分别加水,供水不能形成循环,往往导致加水过量而造成水资源浪费,加水结构部分设计不够科学,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供水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加水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内部形成用水循环,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供水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包括用于对材料进行性能检测的试验箱体、水泵和水箱,试验箱体内设置有试验区,试验区的上方设置有风机和感湿槽,感湿槽的上方设置有感湿器,试验区的下方设置有加湿槽,加湿槽内设置有发热体,水箱设置于试验箱体外且通过第一管路与感湿槽连通,水泵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感湿槽的上方开设有感湿槽溢水口,该感湿槽溢水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加湿槽连通,加湿槽的上方开设有加湿槽溢水口,该加湿槽溢水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水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试验箱体内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依序通过管路连通并设置于试验区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依序通过毛细铜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出口安装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供水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在进行试验工作时,水泵抽取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管路输送至试验区上方设置的感湿槽内,当感湿槽内的水上升至感湿槽开设有的感湿槽溢水口时,则通过该感湿槽溢水口流进第二管路,通过该第二管路流进到试验区下方设置的加湿槽内,当加湿槽内水上升至加湿槽开设的加湿槽溢水口时,则通过该加湿槽溢水口回流至试验箱体外设置的水箱内,依次循环。本实用新型于感湿槽设置感湿槽溢水口、加湿槽设置加湿槽溢水口,并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感湿槽溢水口与加湿槽,以及通过第三管路连通加湿槽溢水口与水箱,从而可以实现对感湿槽和加湿槽进行给水时形成循环水路,避免水资源浪费,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恒湿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恒湿试验机进行供水时的水循环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试验箱体 11—试验区 20—水泵
30—水箱 31—第一管路 40—风机
50—感湿槽 51—感湿槽溢水口 52—第二管路
60—加湿槽 61—加湿槽溢水口 62—第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供水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包括用于对材料进行性能检测的试验箱体10、水泵20和水箱30,试验箱体10内设置有试验区11,试验区11的上方设置有风机40和感湿槽50,感湿槽50的上方设置有感湿器,试验区11的下方设置有加湿槽60,加湿槽60内设置有发热体,水箱30设置于试验箱体10外且通过第一管路31与感湿槽50连通,水泵20与第一管路31连通,所述感湿槽50的上方开设有感湿槽溢水口51,该感湿槽溢水口51通过第二管路52与加湿槽60连通,加湿槽60的上方开设有加湿槽溢水口61,该加湿槽溢水口61通过第三管路62与水箱30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未经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7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IT滑合结构滴水架
- 下一篇:一种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