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接型浮置道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6234.5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1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尹学军;白廷辉;葛世平;毕湘利;陈彬;刘加华;范利辉;高星亮;孔祥斐;王乾安;李维赞;刘扬;董国宪;邢海灵;薛松;尚旭东;王永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接 型浮置 道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接型浮置道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必须解决车辆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否则将严重的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危及周边建筑安全,同时,轨道交通本身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为控制轨道交通运营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研究人员研发出许多减振降噪产品,其中钢弹簧浮置道床技术是业内公认减振效果最好的技术之一。由于这类高性能减振道床的弹性较高,列车通过时道床的下沉量较大,为了减轻钢轨的受力,板与板之间通常采用可伸缩式剪力铰连接。这种剪力铰是针对长浮置板(一般15~60米)专门设计的,其可以在相邻浮置板之间传递垂向剪力和横向剪力,并可以纵向伸缩,以补偿长板之间的热胀冷缩。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预制短板(板长一般在3~8米)拼接成浮置道床是目前最近兴起的施工方式,其可以克服现场浇注受施工空间等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制约,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并保证浮置板的质量。采用这种方式连接预制短板组成的浮置板道床,目前沿用了伸缩式剪力铰,但存在以下问题:虽然伸缩式剪力铰能很好地传递剪力,可以防止浮置道床中相邻的预制短板板端之间垂向、横向变形差异过大,但是其抵抗弯矩能力较弱,导致列车通过时预制短板的“跷跷板”效应较强,即转向架处预制短板端下沉,另一端上跷,预制板板体、弹性隔振装置和钢轨的受力都比较大。为了克服“跷跷板”效应,有的方案在板端之间增设了板端弹性隔振装置,虽然可以克服一定的“跷跷板”效应,但在对整个浮置道床进行顶升调平时,增加了调整环节,因此制约了施工的速度,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客观上也制约了此类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浮置板,其不仅可以方便地与相邻浮置板之间实现可靠连接,顺畅地传递剪力并改善浮置板体受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浮置道床结构的整体性,便于顶升调平,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型浮置道床,该浮置道床具有结构简单、整体性好、拼接方便、调高调平操作便捷、浮置板受力更合理、振动特性更好等诸多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接型浮置道床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弹性隔振装置和浮置板,浮置板包括浮置板体,弹性隔振装置放置在浮置板体上设置的安装预留空位或联结套筒中,并且支承着浮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板为对接型浮置板,浮置板体的连接端设置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均设置在浮置板体的铅垂面内;所述第一装配孔倾 斜地贯穿浮置板体,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顶面,下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所述第二装配孔倾斜地设置在浮置板体中,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其下部设有装配接口,装配接口位于浮置板体底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下部开口与相邻浮置板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二装配孔的上部开口在浮置板体连接配合面处相对并且该第一装配孔与该第二装配孔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相应的,所述第二装配孔的上部开口与相邻浮置板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一装配孔的下部开口在浮置板体连接配合面处相对并且该第二装配孔与该第一装配孔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相邻的浮置板之间利用板端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板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下部设置连接结构,上部设有锁紧装置,连接杆自上而下倾斜地穿过第一块浮置板连接端上设置的第一装配孔以及相邻的第二块浮置板连接端上对应设置的第二装配孔,连接杆下部设置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块浮置板上第二装配孔下部设置的装配接口配合连接后,通过位于第一块浮置板中第一装配孔上方的连接杆上部设置的锁紧装置将相邻浮置板相互连接锁紧。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母及连接杆上对应设置的螺纹连接段,所述锁紧装置对应第一装配孔的上部开口设置在相应浮置板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未经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6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