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跟刀架的卧式车铣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4279.9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9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鹏;王建斌;王嘉轩;王凤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市蓝牙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5/34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李增发 |
地址: | 26571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架 卧式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车铣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由于众所周知的材料与力学原理,在普通卧式车铣一体机加工长工件尤其是悬臂长度较大的多棱体时,如果要避免颤刀情况的发生,就必须与尾座顶尖配套使用,但现有的尾座整体体积庞大,占用空间过大,且整体零件繁杂,加工精度要求也较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以一种跟刀架替代现有尾座的一种卧式车铣一体机,并不失现有尾座的全部功能。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带跟刀架的卧式车铣一体机,包括基座5,安装在基座5上通过Z向电机7控制沿Z向水平位移的Z向托板6,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的Z向托板6上分别配合设置第一X向托板3和第二X向托板10,第一X向托板3和第二X向托板10分别通过第一X向电机4和第二X向电机9控制其沿X向水平位移, 第一X向托板3上直接或间接设置跟刀架2,第二X向托板10上设置通过卧铣电机8带动的卧铣刀座及刀盘;主轴箱1远离Z向托板6的一侧设置主轴电机,主轴箱1靠近Z向托板6的一侧设置卡盘,待加工的长工件固定在卡盘上,所述的跟刀架2的支撑部与待加工长工件的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跟刀架2直接设置在第一X向托板3上,跟刀架2包括跟刀架本体21、与跟刀架本体21铰接的上、下两个液压弹性卡爪22、分别设置在本体21、上、下两个液压弹性卡爪22上的三个支撑柱23。
进一步地,普通四工位车刀架11设置在所述的第一X向托板3上,所述的跟刀架2设置在普通四工位车刀架11上,跟刀架2包括两个整体呈Y形的跟刀架本体21,两个跟刀架本体的本端与普通四工位车刀架固接,其枝端分别与两个轴承24的内圈穿入的销轴固接,轴承24的外圈与待加工长工件的外壁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件加工长度范围更大,可以实现更多的工序融合,生产效率有了更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跟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跟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2。
一种带跟刀架的卧式车铣一体机,包括基座5,安装在基座5上通过Z向电机7控制沿Z向水平位移的Z向托板6,所述的Z向托板6上分别配合设置第一X向托板3和第二X向托板10,第一X向托板3和第二X向托板10分别通过第一X向电机4和第二X向电机9控制其沿X向水平位移, 第一X向托板3上直接设置跟刀架2,第二X向托板10上设置通过卧铣电机8带动的卧铣刀座及刀盘;主轴箱1远离Z向托板6的一侧设置主轴电机,主轴箱1靠近Z向托板6的一侧设置卡盘,待加工的长工件固定在卡盘上,所述的跟刀架2的支撑部与待加工长工件的外壁相接触。具体地,跟刀架2包括跟刀架本体21、与跟刀架本体21铰接的上、下两个液压弹性卡爪22、分别设置在本体21、上、下两个液压弹性卡爪22上的三个支撑柱23。
如车削长工件时,用本实用新型的跟刀架2替换普通标配的四工位车刀架,安装在第一X向托板3上,工件一端卡紧在主轴卡盘上,待加工位置置于三个支撑柱23之间,液压系统工作,上、下两个液压弹性卡爪22相对位移使得三个支撑柱23抱紧工件,主轴电机旋转带动工件旋转,此时由电子复合转换功能,将铣刀其中的一把刀转为至反刀位置,铣轴电机抱闸锁紧,进行车削加工。由于安装跟刀架2的第一X向托板3和安装卧铣刀座及刀盘的第二X向托板10都共同设置在Z向托板6上,因此无论Z向电机7控制Z向托板6如何沿Z向水平位移,工件的待加工位置上始终有跟刀架2支撑工件,因此避免了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力变形,也避免了颤刀的发生,保障了加工精度。
实施例2,参照附图1、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市蓝牙数控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龙口市蓝牙数控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4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