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钓鱼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4248.3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3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力标;徐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A01K9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钓鱼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鱼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钓鱼设备。
背景技术
渔民在捕鱼中,有一种利用树枝的方法。通常渔民会沿着河岸将鱼线吊在树枝上,鱼钩落入河中,然后定时去观察是否有鱼上钩,这种方式,可以批量钓鱼,起到捕鱼的效果,节约了等待的时间。然而这种方法中的钓鱼设备无法远距离提示渔民是否有鱼上钩,只能人为的拉起鱼钩观察,这使得渔民在检查的过程中耗费很多人力和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远距离提示鱼上钩功能的无人钓鱼设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钓鱼设备,包括鱼线和指示器,所述鱼线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设置鱼钩,所述指示器分为限位区和提示区,所述限位区的右端从右到左依次等距离设置3个限位孔,分别为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所述鱼线自由端依次贯穿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所述提示区上设置反光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鱼线的鱼钩端设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体积大于第一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器两端部设置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器上设置铃铛。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器为管状结构设置,所述指示器上设置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对称的第四限位孔、第五限位孔和第六限位孔,所述鱼线自由端依次穿过第四限位孔、第五限位孔个第六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渔民通过指示器的倾斜角度的变化即可在远处观察到鱼是否上钩,无需捞起鱼钩,省时省力,同时两端的凹槽可以用于收纳鱼线,防止鱼线缠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指示器向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指示器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钓鱼设备,由鱼线2和指示器1构成,指示器为方形结构,两端部设置卡槽5。卡槽5的设置,可以使鱼线2缠在指示器上,避免鱼线2外放打结,如图2所示。鱼线2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设置鱼钩3。指示器1分为限位区12和提示区11从限位区12的右端从右到左依次等距离设置3个限位孔,分别为第一限位孔41,第二限位孔42和第三限位孔43。鱼线2自由端依次贯穿第一限位孔41、第二限位孔42和第三限位孔43。提示区11上设置反光涂层111,涂层为彩色,这样在白天远处即可清楚看见提示区11位置,晚上通过照明工具照射反光,也可清楚知道提示区的位置。鱼线2的鱼钩端设置限位件6,该限位件6体积大于第一限位孔41。同时,在所述指示器1上设置铃铛,当鱼上钩,晃动鱼线的时候,可以使铃铛发出响声,起到提示的辅助作用。
实施例2,如图3和4所示,一种无人钓鱼设备,由鱼线2和指示器1构成,指示器为管状结构,两端部设置卡槽5。鱼线2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设置鱼钩3。指示器1分为限位区12和提示区11从限位区12的右端从右到左依次等距离设置3个限位孔,分别为第一限位孔41,第二限位孔42、第三限位孔43,三个限位孔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分别对称设置第四限位孔44、第五限位孔45和第六限位孔46。鱼线2自由端依次贯穿第一限位孔41、第二限位孔42,第三限位孔43、第四限位孔44、第五限位孔45和第六限位孔46。这样的鱼线穿孔顺序和结构使得指示器固定在鱼线上,可根据需要调整鱼钩和指示器的相对位移,将鱼线固定在不同高度的树枝上。提示区11上设置反光涂层111,涂层为彩色,这样在白天远处即可清楚看见提示区11位置,晚上通过照明工具照射反光,也可清楚知道提示区的位置。同时,在所述指示器1上设置铃铛,当鱼上钩,晃动鱼线的时候,可以使铃铛发出响声,起到提示的辅助作用。
使用时,将鱼线的自由端固定在树枝上,此时受重力影响,限位区朝上,提示区朝下,如图6所示,当鱼上钩时,由于鱼的拉扯,使得限位区受力下摆,则提示区被迫朝上,如图7所示,则渔民可以根据指示器朝上还是朝下来判断出鱼是否上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4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