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渔线轮的离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2975.6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9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黎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西赛德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F16D41/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5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渔线轮 离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渔线轮的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钓鱼最早是古代的一种生产活动,那时钓鱼是获取食物的一种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钓鱼开始逐渐成为一种练就耐力、讲究智慧、充满趣味性的文体活动。钓鱼时需要用到渔线轮。渔线轮,又称放线器,卷线器,古称钓车,是抛(海)竿钓鱼必备钓具之一,通常有摇把、摇臂、逆止钮、主体、轮脚、导线轮、卷线筒、抛线螺帽、勾线夹、线壳、泄力装置、培林等部件组成的一个收线传动装置,固定在抛竿手柄的前方的钓具,是构成抛竿钓组的主要钓具。随着人们需求的不同,渔线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现有渔线轮中的离合机构设计不够合理,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不仅使得渔线轮制造以及使用较为繁琐、成本较高,更导致了渔线轮收放线不便利、不稳定,不便于人们使用。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渔线轮[申请号:201120307008.4],包括安装在钓竿上的座体、安装在该座体上的线轮、以及设置在该线轮外周侧且可相对该线轮转动的线轮座,所述线轮具有一主轴,该主轴从所述座体的头部穿入尾部穿出并与一调力旋钮装置相连接,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摇臂,所述主轴上套装有齿轮,所述座体内设有拨片一,该拨片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座体上,该拨片一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伸入所述齿轮的齿槽内,所述座体上靠近所述拨片一的一侧的内壁内形成有共鸣空腔。
上述方案虽然便于人们使用,但是仍然存在着设计不够合理,不便于人们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的渔线轮的离合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渔线轮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本离合机构包括能够设置在主体内防止棘轮反向转动的限位片,所述的限位片下端侧部设有能够嵌入棘轮棘齿中防止棘轮转动的限位凸体,所述的限位凸体和限位片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限位片下端部上穿设有呈不规则六边形状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中穿设有能够固定在本体上的限位销,所述的限位销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通孔截面不规则六边形状的最短边,所述的限位片与能够驱动限位片移动的驱动组件相连,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与限位片上端相连能够穿设主体的转轴,所述的转轴通过枢接杆和限位片上端相连,所述的枢接杆一端和转轴固定相连,枢接杆另一端和限位片枢接相连,所述的转轴两端与能够设置在位于本体外侧呈U形的转换扳手相连,所述的转轴上还链接有能够驱动转轴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片上端部与弹性阻力装置相连。
在上述的渔线轮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轴中部上方的扳手转换杆,所述的扳手转换杆一端固定在转轴上且与转轴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扳手转换杆另一端与第一扭簧相连。
在上述的渔线轮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弹性阻力装置包括设置在限位片上端部外侧的第二扭簧,所述的第二扭簧一端能够固定在本体上,所述的第二扭簧另一端勾设在限位片上端部外侧的扭簧孔中。
在上述的渔线轮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限位销上套设有套体。
在上述的渔线轮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套体包括轴承或轴套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渔线轮的离合机构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使用方便。2、渔线轮收放线便利,便于人们使用。3、结构牢固,耐磨损,使用寿命长。4、拆装便利,维护简单。5、较为省力,适合不同的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1、棘轮11、限位片2、限位凸体21、通孔22、限位销23、驱动组件3、转轴31、枢接杆32、转换扳手33、复位组件4、弹性阻力装置5、扳手转换杆41、第一扭簧42、第二扭簧51、扭簧孔52、套体2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西赛德渔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西赛德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2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