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S485和FPGA的低功耗远距离高速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1949.1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4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曾景贤;陈子龙;蒋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s485 fpga 功耗 远距离 高速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S485和FPGA的低功耗远距离高速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以太网以其传输速率高、距离远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时信号处理的采集传输系统中,但由于以太网芯片功耗较大,在一些电池供电的采集传输系统中(如海洋声学环境调查综合浮标系统和海洋环境噪声测量潜标)受到严重制约,假如浮标或潜标采集节点采用以太网传输技术进行设计时,每个采集节点至少需要300mA的电流,不能满足浮标或潜标系统每个节点大约200mA电流的低功耗要求;假如采集节点采用基于传统模拟锁相环解调的基带(曼彻斯特码)传输技术进行设计时,每个采集节点不仅功耗大(电流大于300mA),而且采集节点所需的体积也较大,不能满足细线阵的板子尺寸(21*99mm)要求。在低功耗、小体积的远距离高速传输要求的背景下,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代替传统模拟锁相环对基带信号(曼彻斯特码)进行解调,不仅降低了采集节点功耗,同时大大简化了采集节点的硬件电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RS485和FPGA的低功耗远距离高速传输系统,用于海洋声学环境调查综合浮标系统的水听器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基于RS485和FPGA的低功耗远距离高速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由8个阵段采集节点和1块桥接板组成,每个阵段由4个水听器、1个采集节点组成,每个采集节点用于采集发送4个水听器通道的数据,每个采集节点都有4个高速串行输入的RS485接口、4个高速串行输出的RS485接口以及配置命令、同步时钟的收发接口,8个阵段首尾相连,前面阵段的4个高速串行的RS485输入接口、同步时钟发送接口和配置命令发送接口与后面阵段的4个高速串行的RS485输出接口、同步时钟接收接口和配置命令接收接口一一对应相连,形成4条高速串行上行链路、1条时钟下行链路和1条命令配置下行链路;桥接板用于控制配置命令、同步采样时钟下发以及对上行的4条高速基带信号进行解码、接收、缓存并按照相应的协议通过网络接口转发给记录仪。
作为优选,采集节点在同步时钟的控制下进行同步采样和数据发送,每两个节点共用一条传输链路,节点7、8共用链路1,节点8只需负责采集本阵段4个水听器通道数据并发送,节点7除了采集发送本阵段的4个水听器通道数据外还需接收转发节点8的水听器数据,节点1~6都打开链路1收发使能,转发链路1的数据,充当中继;依次类推,节点5、6共用链路2,节点1~4都打开链路2收发使能,转发链路2的数据,充当中继,节点3、4共用链路3,节点1~2都打开链路3收发使能,转发链路3的数据,充当中继,节点1、2共用链路4。
作为优选,各个节点根据自己的位置信息关闭未用的高速收发接口,节点8关闭链路1、2、3、4收使能和链路2、3、4发使能,节点7关闭链路2、3、4收、发使能,节点6关闭链路2、3、4收使能和链路3、4发使能,节点5关闭链路3、4收、发使能,节点4关闭链路3、4收使能和链路4发使能,节点3关闭链路4收、发使能,节点2关闭链路4收使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基于RS485和FPGA的远距离高速传输系统具有高带宽(可满足40Mbit/s)、传输距离远、功耗低,同时硬件结构简单,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代替传统模拟锁相环电路对传输链路的曼彻斯特码进行解码,大大降低了采集传输板尺寸和功耗要求,具有功耗低、结构简单、传输距离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采集节点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1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齿轮外圆磨削夹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面研磨机上、下研磨盘的传动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