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分支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0159.1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6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晨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20 | 分类号: | H02G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支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线支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线分支架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电力作为一种能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前远距离输送电能高空架设的方式还比较流行,纵横交错的高空架设线路构成了一个空中电网,安装在电线杆和高空塔架上的线缆分支架,不仅承担着线缆的重量,还要将线缆有条理的、有层次的分开架设,目前线缆支架一次能够承担的线缆比较少,结构单一不能分层次架设多条线缆,导致了大量的电线杆和高空塔架矗立在农田中,给农业工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还占用了较多的农田资源,同时还给线缆电路的定期检查带来了不便和繁重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线缆分支装置,通过在上端横担和下端横担的上表面分别放置矩形绝缘子,在矩形绝缘子上放置弧形电缆卡,将线缆线路分为上下两个层进行敷设,避免了线缆凌乱缠绕在一起,一次性能够较多地敷设多条线缆线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线缆分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横担、下端横担、矩形绝缘子、弧形电缆卡、三角支撑杆、连接杆、弧形电缆卡螺孔、横担抱箍螺孔;所述的上端横担和下端横担的上表面分别放置矩形绝缘子,在矩形绝缘子上放置弧形电缆卡,连接杆连接上端横担和下端横担。
所述的矩形绝缘子中间带弧形凹槽,两端有矩形绝缘子两端螺孔。
所述的弧形电缆卡的长度和宽度与矩形绝缘子的长度宽度一致且两端带有弧形电缆卡螺孔。
所述的上端横担和下端横担中间内侧面有一弧形凹槽,凹槽两侧有横担抱箍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分支架装置,该装置通过上端横担和下端横担的上表面分别放置矩形绝缘子,在矩形绝缘子上放置弧形电缆卡,把线缆线路分为上下两个布线层进行敷设,使线缆线路层次清晰,一次性能够敷设多条线缆线路。整个结构呈梯形状,中间用三角支撑杆连接,充分发挥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利通风,避免因风速过大而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绝缘子和弧形电缆卡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电缆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端横担,2为矩形绝缘子,3为弧形电缆卡,4为三角支撑杆,5为下端横担,6为连接杆、7为矩形绝缘子两端螺孔,8 为凹槽,9为弧形电缆卡螺孔,10为横担抱箍螺孔,11为螺栓,12为电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创作特性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线缆分支架装置,包括上端横担1、下端横担5、矩形绝缘子2、弧形电缆卡3、三角支撑杆4、连接杆6、弧形电缆卡螺孔9、横担抱箍螺孔10;所述的上端横担1和下端横担5的上表面分别放置矩形绝缘子2,在矩形绝缘子2上放置弧形电缆卡3,三角支撑杆4连接上端横担1和下端横担5。
上端横担1和下端横担5通过横担抱箍和横担抱箍螺孔10用螺栓将其固定在电线杆12上,在上端横担1和下端横担5上合理的布置矩形绝缘子2,矩形绝缘子2中间带弧形凹槽8,两端有矩形绝缘子螺孔7,弧形电缆卡3的长度和宽度与矩形绝缘子2的长度宽度一致,且弧形电缆卡3两端带有弧形电缆卡螺孔9。先将要敷设的电缆放置到矩形绝缘子2的弧形凹槽8中,调整好电缆的位置,包上保护垫子然后把弧形电缆卡3放置在矩形绝缘子2的正上方,将弧形电缆卡3的两端弧形电缆卡螺孔9与矩形绝缘子2的矩形绝缘子两端螺孔7对齐,然后用螺栓11从上至下依次穿过弧形电缆卡3的螺孔9、矩形绝缘子2的螺孔7和电线横担1的螺孔,在下方用垫圈和螺帽进行紧固。由于线缆的大小规格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不同规格的线缆选择不同的矩形绝缘子2、弧形电缆卡3,使矩形绝缘子2和弧形电缆卡3匹配。
上端横担1和下端横担5的两端通过连接杆6连接,连接杆6与下端横担5交接处采用弧形连接,该链接使上端横担1、下端横担5与两个连接杆6构成一个平面梯形,梯形中间用三角支撑杆4进行加固,所形成的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当遇到大风天气能够让风通过,减少大风对该装置的破坏,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晨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晨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0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