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外损伤及阴极保护效果评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29516.2 | 申请日: | 2014-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5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程碧海;李琼玮;付彩利;张振云;朱方辉;李明星;奚运涛;张鑫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F13/22 | 分类号: | C23F13/2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损伤 阴极保护 效果 评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腐蚀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外损伤及阴极保护效果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万Km的油气干线管道投入运行,为保证管道的外防护效果,广泛采用了外防腐层加阴极保护技术,并成为国际普遍认可和执行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为保障油气管道长寿命、安全服役,加强对在役管道的外防腐层和阴极保护效果的评价意义重大。
针对在役阴极保护管道的运行检测,国外在上世纪70~80年代曾采用飞机遥测和卫星通讯遥测,数据采集成本高昂。目前管道防腐层及阴极保护效果检测技术主要有:沿线管地电位测量法、极化探头法、外防腐层漏电阻法(分外加电流与间隙电流测量)、多频管中电流法(PCM法)、皮尔逊检测法(音频检漏法)、密间隔电位(CIPS)和交直流地电位梯度(ACVG和DCVG)检测法,以及在测试桩安装数据采集收发器等,应用较多而成熟的方法则是PCM法、CIPS+DCVG法和测试桩管地电位法等。
以上管道外检测方法均需要沿线巡测,人工步行为主、机动车为辅,劳动强度大,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并且效率低,人为误差大,甚至弄虚作假,现场仪器自动采集遥测只能安装有限测量点(一般测试桩)。直接测量管地电位需要GPS同步控制电流中断器测量以消除IR降,参见CN 102337542 A。目前应用的管道外表面智能检测的仪器多为进口,检测费用高(达7000~8000元/Km,较低的国产防腐层破损点单项检测约4000元/Km),易受人为、环境因素影响。当管道穿越特殊地形如山脉、江河湖泊或城市和环保敏感区或者穿越隧道,以及遭遇恶劣气候时,人工巡查无法实现。
管道内检测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超声波和漏磁机器人技术,辅有涡流、激光、电视和电磁检测等。国外美国GE、俄罗斯NGKS公司、英国PI公司和日本NKK公司已推出较先进的管道无损检测机器人,国内漏磁检测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超声检测尚处于探索中,参见中国专利ZL 200510130338.X,胜利石油管理局牵头花5年时间完成的海底管道内看爬行器及检测系统于2010年中试成功。
漏磁和超声技术能有效检测管道壁厚、内外壁腐蚀损伤和内表面变形等缺陷(超声与内径检测结合可间接检测管外壁损伤),不能准确提供管道外表面状况和外防腐层漏点,更不能反映阴极保护电流分布概貌以及是否存在与外管道等金属件搭接、绝缘接头(法兰)绝缘性、排流电池等信息。
管道外部损伤是造成管道泄漏、威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围绕管道损伤检测方面:管道外检测方法成熟可靠、应用广泛,但存在实地沿线操作和费用高的问题。管道内检测方法主要依赖装置随流体运动,智能化高,人工要求低,避免主观性,但要求在管道狭小复杂空间内实现电、磁、声或激光的发送与接收,管道对机器人微结构的复杂要求又影响其可靠性。
吸收管道内外检测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设计一种既能在管道内工作无需巡线、又可实现外检测目标的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生产需求与现实意义。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完全能够完成微弱电信号的测试,可测量的电压最低数量级已达纳伏(10-9伏),测量微伏级的热电偶传感器信号已十分普遍。对多路传感器信号实现在线高速切换、采集和存储;对于管道内行走系统应用十分成熟,如通过微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法可实现管道内的蚀坑检测,参见中国专利ZL201110079540.X,CN 102135221 B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在人工无法沿线巡查情况下实现检测管道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外损伤及阴极保护效果评价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两端的第一探头、第二探头,设于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之间的采集记录器、电池节、里程轮;
所述第一探头、第二探头通过连接电缆与采集记录器相连,所述电池节分别与采集记录器和里程轮电缆连接。
还包括设于第一探头两端的第一皮碗和第二皮碗,设于第二探头两端的第三皮碗和第四皮碗;
所述第一皮碗通过弹性连接杆与第一探头连接、第一探头通过绝缘连接杆与第二皮碗连接,所述第三皮碗通过绝缘连接杆与第二探头连接、第四皮碗通过连弹性接杆与第二探头连接。
所述采集记录器和里程轮之间设有万向节。
所述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均采用惰性不活波金属材料。
所述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有1个弹簧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9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