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米收获机及其割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9112.3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0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47/00;A01D57/01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12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收获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及其割台。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玉米种植模式多种多样,玉米收获机在设计生产上也呈现出多样化,机型适应性差,适应范围窄,一种机型只能适应一个地区的种植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无法实现跨区作业,玉米收获机闲置时间较长,造成资源的浪费。
公告号为CN20395185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行距清选型玉米收获机割台,由分禾器、拉茎辊、摘穗机构、割台搅龙等部件组成。割台主要完成玉米果穗从茎秆的分离过程:玉米机工作时,由摘穗支架上安装的拨禾链扶持玉米杆由前向后移动,送入拉茎辊间,被拉茎辊夹持向下和向后拉拽,由于工作间隙比玉米杆直径小,茎秆、果穗柄被拉茎辊旋转挤压,拉拽出去。而玉米果穗被摘穗板阻挡,摘下。摘下的果穗由拨禾链送入搅龙,再由割台搅龙横向推动果穗到升运器中。割台在完成果穗与茎秆分离时,都有茎秆被拉断的现象,茎秆与果穗一同进入搅龙、升运器及后面的剥皮机。断茎秆现象给后面的升运器的运输及剥皮机的剥皮增加负荷,因此消耗动力大,剥皮效率低,籽粒回收清洁度底,剥皮辊磨损快。再加上早、晚收割,玉米茎杆潮湿,断茎秆极易缠绕剥皮辊,使得剥皮效果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以避免过多的茎秆进入到后序的升运器及剥皮机中,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割台的玉米收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割台体、割台搅龙,所述割台体上于割台搅龙的一侧设有拉茎机构,所述拉茎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相对旋转的拉茎辊,成对的两个拉茎辊的旋转轴线与割台搅龙的轴线平行,成对的两个拉茎辊之间具有容茎秆通过、对果穗挡止的间隙,所述拉茎辊上沿周向间隔设有用于拨动茎秆的拨齿结构。
分别处于所述成对的两个拉茎辊上的拨齿结构沿拉茎辊的轴向交错分布。
所述拨齿结构为凸设于拉茎辊外周上的圆柱结构。
所述割台搅龙包括旋向相反的两部分叶片,所述叶片具有使果穗从割台搅龙的端部向其中部输送的旋向,所述两部分叶片之间形成用于向升运器输送果穗的喂入口。
所述拉茎机构包括两对拉茎辊且分别位于喂入口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收获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割台,割台包括割台体、割台搅龙,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体上于割台搅龙的一侧设有拉茎机构,所述拉茎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相对旋转的拉茎辊,成对的两个拉茎辊的旋转轴线与割台搅龙的轴线平行,成对的两个拉茎辊之间具有容茎秆通过、对果穗挡止的间隙,所述拉茎辊上沿周向间隔设有用于拨动茎秆的拨齿结构。
分别处于所述成对的两个拉茎辊上的拨齿结构沿拉茎辊的轴向交错分布。
所述拨齿结构为凸设于拉茎辊外周上的圆柱结构。
所述割台搅龙包括旋向相反的两部分叶片,所述叶片具有使果穗从割台搅龙的端部向其中部输送的旋向,所述两部分叶片之间形成用于向升运器输送果穗的喂入口。
所述拉茎机构包括两对拉茎辊且分别位于喂入口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拨禾链向后推动果穗过程中,由于拨禾链输送果穗有一定的速度,拉断的一部分茎秆在拨禾链给的初速度下插入割台搅龙右侧的两个拉茎辊的间隙中,而另一部分通过拉茎辊上的拨齿结构的相互作用下也可进入到两拉茎辊之间的间隙中。而相对旋转的拉茎辊有一个抓取力,由于茎秆本身比果穗要细的多,在纵向抓取力下,被拉茎辊拉出,抛撒到地里。而掉下果穗掉由割台搅龙的推动滑行到升运器中,由于大部分长的茎秆会被拉茎机构除去,这样送入升运器、剥皮机的果穗中的茎秆较少,提高了升运器运载速度、降低剥皮机的负荷,提高了剥皮效率和剥净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 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9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