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8567.3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孙芳魁;刘超;徐榕滨;姜巍;董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大华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远距离 红外 无线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夜间驾驶都被人们视为最危险的驾驶状态之一,特别是在道路情况比较复杂,光照较差的路面上行驶尤其如此。虽然汽车自身配有照明装置,但大多实验和实际数据表明,在晴朗干燥且无路灯的夜晚,汽车近光灯的有效照射距离为30-40米,远光灯的有效照射距离为60-80米,超出这个距离的物体,就无法分辨出是何物。目前,国内的进口名牌车辆大多配有汽车夜视系统,实践表明,配备了夜视系统的车辆对于驾驶员、乘客和第三方的安全系数明显增加,汽车夜视系统是汽车工业安全理念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增加夜间驾驶的有效可视距离,提高驾驶员、乘客和第三方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录系统和显示系统;其中,所述摄录系统用于实时拍摄路况,并将摄录视频无线传输至显示系统,其内部具体包括:近红外补光光源、摄像模组、中央处理器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显示系统,用于接收和显示所述摄录系统无线传输的路况视频,其内部具体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和车载显示器。
所述的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补光光源采用与所述摄像模组红外敏感波段相一致的近红外激光匀光器。
所述的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补光光源的出光角度介于3.5°-10°之间。
所述的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为低照度红外CCD摄像模组,感光的光谱范围为可见光区域和近红外区域。
所述的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的视角介于3.5°-10°之间。
所述的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之间的传输频率为5.8G赫兹。
摄录系统主要用于拍摄行车前方路况,其中,近红外补光光源主要用于发射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线,照射到汽车前方80米至400米处。摄像模组中有低照度红外CCD图像传感器,可以敏感的接收处于近红外补光光源照射范围内的物体反射回的近红外光线,并将拍摄到的视频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控制器将处理过的电信号传输至无线发射模块,并转化成电磁波由天线发出。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由摄录系统发出的视频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模拟AV信号传输给车载显示器,供观察者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摄录系统内部配有可充电电源。在使用过程中,摄录系统可放置于汽车顶部,由电源负责提供近红外补光光源、摄像模组、控制器和无线发射模块所需的电能。
为了区别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车内放置的车载夜视装置,本实用新型可将摄录系统放置于车外,具体位置可以是汽车顶部。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1)可以完全避免车前风挡玻璃对近红外补光光源发射的近红外线的吸收和反射;
(2)放置于车顶可减少车载辅助驾驶系统对车内空间的占用,特别是避免了对驾驶员前方和侧前方的视觉干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属于主动式车载安全设备。该装置可视区域大、适用性强,可以通过增加驾驶员在夜间的视野范围提高驾驶安全,避免因视觉盲区造成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远距离近红外无线传输夜视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10为近红外激光匀光器,120为配有低照度近红外CCD图像传感器的摄像模组,130为中央处理器,140为无线发射模块,150为无线接收模块,此处的无线传输频率为5.8G赫兹,160为车载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大华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大华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8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成像设备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强现实摄像机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