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餐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25263.1 | 申请日: | 2014-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曾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彦亮 |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陈立荣 |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桌用具,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漏去菜品中多余油分和水分的餐盘。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共用餐的地方,比如学校食堂或一些自助餐厅,都准备有餐盘,为盛放各种食物、汤碗以及筷子,餐盘中都开设了多个匹配的凹陷部。但是随着对饮食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川菜、湘菜等煎炒菜品在烹饪过程中都放入大量的动物油或植物油,食用者在添加这些菜品时,难免会带入大量的油水,如果凹陷部空间不足,大量的油水还会溢出,大大影响食用者的心情,而且这些油脂含有很高热量,摄入过多容易促使身体发胖影响健康,因此如何在餐盘中盛放更多食物的情况下,避免油水溢出,同时减少油脂的过分摄入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餐盘中油水过多容易溢出以及油脂易过多摄入体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避免油水溢出且能够大大减少油脂摄入的方便餐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餐盘,包括包括餐盘本体,所述餐盘本体上具有容纳米饭、菜、汤碗和筷子的多个凹陷部,还包括一内凹的底盘,所述餐盘本体容纳于底盘之中,其中容纳菜、汤碗和筷子的凹陷部内设有漏孔,所述底盘内周缘设有与餐盘本体匹配的凸台,位于所述凸台上方的底盘侧壁上设有卡合餐盘本体的按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方便餐盘,由于盛放菜的凹陷部内设有漏孔,那么针对油脂比例较大的食物来说,可以将其盛放在该凹陷部中,这样不但食物中多余油脂可以从漏孔中漏下,还避免了盛放食物过多时,大量油水从中溢出;凹陷部漏下的油水通过底盘收集,食用完后,可以通过按钮拆开餐盘本体,方便清理底盘中的油污。
进一步限定,容纳菜的凹陷部中的漏孔位于凹陷部中下部,容纳汤碗和筷子的凹陷部中的漏孔位于凹陷部底部。对于容纳菜的凹陷部来说,如果漏孔设在凹陷部底部,那么菜中的液体部分将会全部流失,这会丢失过多的营养,甚至影响食物口感。在人体摄入油脂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将漏孔设置在凹陷部中下部可以使一部分油水保留在凹陷部内,在不影响食物口感的情况下,避免了人体对油脂的过量摄入,而容纳汤碗和筷子的凹陷部容易积水,因此漏孔需要设置在凹陷部的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餐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方便餐盘,包括餐盘本体1,餐盘本体1上具有容纳米饭、若干菜、筷子以及汤碗等的凹陷部11~14,其中容纳菜、筷子以及汤碗的凹陷部12~14内设有漏孔12a、13a、14a,这些漏孔12a、13a、14a的具体设置为:容纳菜的凹陷部12中的漏孔12a位于凹陷部12中下部(不能设在底部),防止菜中的液体部分全部流失而影响口感,而容纳汤碗和筷子的凹陷部13、14中的漏孔13a、14a分别位于凹陷部13、14底部,其可避免溢出的油水积累。
餐盘本体1下方设有一内凹的底盘2,该底盘2内周缘设有与餐盘本体1匹配的凸台21,使得餐盘本体1能够置于凸台21上并配合凸台21容纳于底盘2之中,为了使餐盘本体1固定住,所述凸台21上方的底盘2侧壁上设有两个卡合餐盘本体1的按钮3,按钮3上设有一个卡合餐盘本体1边缘的卡槽31(如图2所示)。
餐盘安装和拆卸方法为:安装时,先将餐盘本体1的边缘置于卡槽31中,然后将整个餐盘本体1内置在凸台21上;拆卸取出餐盘本体1时,先向里按下按钮3,待卡槽31下方顶出餐盘本体1后,将餐盘本体1取出。
容纳菜、筷子以及汤碗的凹陷部12~14中的漏孔12a、13a、14a均匀分布,有利于油水的均匀排出。而容纳米饭的凹陷部11不能设置漏孔,因为米粒较小有粘性,容易堵塞漏孔,导致不好清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餐盘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彦亮;,未经曾彦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5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新型杯子
- 下一篇:一种儿童防踢被绳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