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建筑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法导管提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4675.3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3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江;王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王清江 |
主分类号: | E02D15/06 | 分类号: | E02D15/06;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建筑 桩基 混凝土 水下 灌注 导管 提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的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建筑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法导管提升机。
背景技术
建筑桩基工程采用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时,需随混凝土浇筑不断的拔出导管,现阶段拔出导管工序多采取钻机自带起重装置或起重机械提升,提升时通过测量桩孔混凝土面的标高与导管下放入孔内的长度,两者比较,目估法控制导管的拔出长度,无法确保导管埋入混凝土内不少于2m的要求,有时甚至出现导管拔出混凝土造成断桩的质量事故。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移动式建筑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法导管提升方式进行改进,可解决桩基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导管拔出长度不易控制的问题,可快捷方便的确定导管的拔出长度,并且安全可靠,防止出现导管拔出混凝土造成断桩的质量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建筑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法导管提升机,可解决桩基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导管拔出长度不易控制的问题,可快捷方便的确定导管的拔出长度,并且安全可靠,防止出现导管拔出混凝土造成断桩的质量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建筑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法导管提升机,包括导管提升装置和用于将导管提升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可移动装置,所述导管提升装置包括主支撑架、与主支撑架连接的悬吊臂和以纵向上移时可对导管形成夹持起吊的提升自锁紧装置,还包括为提升自锁紧装置提供动力使其夹持导管后可上下移动的动力组件。
进一步,提升自锁紧装置包括与导管外侧形状相适配的卡钳口和成夹持状态铰接设置的两个钳臂,所述卡钳口对应每个钳臂的夹持端固定设置一个。
进一步,动力组件包括吊索、滑轮组件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卷扬机,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支撑架上的过渡滑轮组和设置在悬吊臂悬吊外端的悬吊滑轮,所述吊索自卷扬机动力端依次绕过过渡滑轮组合悬吊滑轮与两钳臂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卡钳口为半圆形构件,包括卡钳体和设置在卡钳体内侧的橡胶垫,卡钳体与钳臂连接。
进一步,悬吊臂为双肢悬臂构件,悬吊臂悬吊端部可伸到桩孔上方位置。
进一步,主支撑架为四方桁架结构,包括四个立柱和连接四个立柱的横梁和斜连接杆。
进一步,可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车和设置在移动车上并用于在提升机移动时将其提起的升降抬升架。
进一步,移动车为履带式移动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建筑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法导管提升机,可解决桩基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导管拔出长度不易控制的问题,可快捷方便的确定导管的拔出长度,并且安全可靠,防止出现导管拔出混凝土造成断桩的质量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悬吊臂结构上视图;
图4为提升自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卡钳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建筑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法导管提升机,包括导管提升装置和用于将导管提升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可移动装置,所述导管提升装置包括主支撑架1、与主支撑架1连接的悬吊臂2和以纵向上移时可对导管3形成夹持起吊的提升自锁紧装置4,还包括为提升自锁紧装置4提供动力使其夹持导管3后可上下移动的动力组件;导管提升装置需要移动时,通过可移动装置将其提起,移动到指定位置,将其放置在枕垫木上,在导管提升装置使用时,通过动力组件提供动力将提升自锁紧装置4,在提升自锁紧装置4上升过程中,其会对导管进行夹紧并提升;另外,可移动装置与导管提升装置分离设置,即可作为提升机移动的机具,又可作为其他物料移动的机具。
本实施例中,提升自锁紧装置4包括与导管外侧形状相适配的卡钳口5和成夹持状态铰接设置的两个钳臂6,卡钳口对应每个钳臂6的夹持端固定设置一个;卡钳口5用于与导管外侧直接接触形成夹持,由于两根钳臂6通过中间活动铰18连接,提升导管时,卡钳口5受力夹紧导管;卡钳口5与导管外侧形状相适配是指在卡钳口5与导管外侧接触后可形成良好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王清江,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王清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4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