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隔离的车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1950.6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8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亓浩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路凯;邓猛烈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安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用 串行 总线 隔离 车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隔离的车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需求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现代车辆集成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从而衍生了多种总线接口,车载诊断设备能够通过这些总线接口采集车辆的工作数据,根据采集到的车辆的工作数据从而对车辆进行整改与维修。
其中,大多数车辆集成了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接口,并将所述USB接口作为车载诊断设备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以及多媒体等设备的标准接口,该标准接口的标准统一、通信速率较快且支持热拔插,并能够作为电源提供最大500mA的电流,通过USB接口的连接,便可以为车载诊断设备进行供电或者在车载诊断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车载诊断设备通过长线束与车辆进行连接,这可能或造成电压漂移、瞬态干扰及噪声等问题,当车载诊断设备带有USB接口时,车载诊断设备通过USB接口与外接设备进行连接,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的电源线上会串入高达数百伏的瞬态电压,且车辆诊断设备及外接设备之间接地问题也可能产生地漂等问题,如果这些干扰和波动通过USB接口串入车载诊断设备或者外接设备,可能造成车载诊断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甚至可能破坏外接设备,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隔离的车载系统,以提高车载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耐压性和抗扰性,提高车载诊断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并保护外接设备不受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隔离的车载系统,所述基于通用串行总线隔离的车载系统连接于整车与外接设备之间,所述基于通用串行总线隔离的车载系统连接于整车与外接设备之间,所述系统包括车载诊断模块、隔离模块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其中,
所述车载诊断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整车相连,所述车载诊断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模块的前端相连;
所述隔离模块的后端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一端相连;
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设备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诊断模块包括接口电路、电源芯片和控制诊断单元,其中,
所述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整车相连,所述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接口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接口电路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接地端相连;
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隔离模块前端的相连,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接地端相连;
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二接口与所述隔离模块的前端相连,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三接口与所述隔离模块的前端相连,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接地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电路为DB9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模块的前端包括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和前端的输出端,其中,
所述第四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五接口通过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三接口相连;所述隔离模块前端的输出端与第一接地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模块的后端包括后端的输入端、第七接口和后端的输出端,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一端包括所述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八接口和所述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其中,
所述隔离模块后端的输入端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七接口通过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线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第八接口相连,所述隔离模块后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接地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车载自动系统线束与所述整车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向所述隔离模块后端的输入端输入5V的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电路的第二输出端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控制诊断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1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